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饮食 >> 川泌健康讲座痛风健康科普讲座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古时候称为“帝王病”或“富贵病”。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种疾病,典型表现为关节红肿、畸形及痛风石形成等不适。
痛风是一个世界性的常见疾病,在欧洲和美国,痛风患病率占0.13—1.37%。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
我国痛风总的患病率为0.84%。而青岛地区由于喝啤酒、吃海鲜的饮食习惯,痛风的患病率高达2%。
近年痛风发病正在年轻化,年龄40岁的初次发病患者增加了26.3%,少数痛风病人年龄20岁,其原因:①摄入富含嘌呤类食物者迅速增多。②肥胖者增多,调查表明,在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约85%的人体重超重。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危害
02痛风是怎样形成的?痛风也是代谢性疾病,痛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血液中尿酸过高。过多的血中尿酸盐积于关节腔内组织,发生急性炎症反应,临床上表现为痛风。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Hyperuricimia,HUA):是指C时血清中尿酸含量
男性超过μmol/L(7.0mg/dl);女性超过μmol/L(6.0mg/dl)。这个浓度为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超过此浓度时尿酸盐即可沉积在组织中,造成痛风组织学改变。
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①排出减少(肾病时出现肾能减退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②合成增加(①外源性,由于吃进过多含嘌呤的食物,
如肉类、动物内脏、脑组织、海鲜、饮酒等。②内
源性机体合成尿酸增多。)
③混合型
高尿酸血症≠痛风?5%—18.8%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1%痛风患者血尿酸始终不高,1/3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不高。?高尿酸血症既不能确诊也不能排除痛风。?高尿酸血症—生化类型,痛风—临床疾病。03痛风的危险因素①性别:痛风是“重男轻女”的疾病,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0:1,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但女性停经后痛风发病率增加。②年龄:60%以上痛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55岁。③肥胖:肥胖患者痛风发病率高,国外报道,痛风病人60~70%是肥胖型。肥胖患者常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均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重要诱因。④遗传:痛风有明显遗传倾向。有研究显示,16.8%的痛风患者存在阳性家族史;家族中有痛风者,子女发生痛风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0倍。⑤饮食:高嘌呤饮食、暴饮暴食、饮酒过量。⑥职业因素:企事业干部、教师、私营企业主等社会应酬较多和脑力劳动者易患痛风。⑦其他:体质、肾功能不全、水分摄入不足、寒冷、剧烈运动、感染、创伤。04痛风的临床表现痛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中年人居多,男女之比为20:1。痛风的病程可分4期: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增高,但患者无症状,多数终身不发作痛风,约5%-12%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会出现痛风症状。2.急性关节炎期?起病急骤?发展快,24~48h达高峰?明显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痛如刀割,多因夜间剧痛而痛醒,?70%首发于足第一跖趾关节,其他易受累关节为足背、膝、腕、掌指关节。?单关节受累?缓解期不遗留任何不适?以春秋季多见,饮酒、高蛋白饮食是重要诱因3.痛风石和慢性关节炎期约半数病人在发病中会形成一种坚硬如石的结节,称为“痛风石”(见图),又名痛风结节,这是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痛风石好发于耳轮(见图),其次手指,足趾等关节(见图)。严重病人可出现骨质破坏和畸形见图)4.肾脏病变痛风性肾病: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尿酸性肾石病:尿酸结石呈泥沙样,常无症状,较大者可有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5.伴发疾病①冠心病②代谢综合征③2型糖尿病④高血脂症⑤高血压⑥脑卒中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脑卒中等密切相关,是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研究显示,血清尿酸超过正常范围时,多种伴发症风险明显增加。05如何诊断痛风痛风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痛风发作症状,即40岁以上男性,在诱因基础上,突然夜间出现非对称性关节红肿热痛,特别是第一跖趾关节红肿,要考虑痛风。辅助检查血尿酸
?血尿酸检查是诊断痛风的重要依据,多数痛风病人血尿酸水平增高。如男性大于μmol/L(7mg/dl),女性大于μmol/L(6mg/dl)可确定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时也可正常。?降至正常可减少关节炎发作。关节液检测?量-增多,外观-白色?细胞数-增多?结晶-偏振光显微镜下被白细胞吞噬或游离、针状、负性双折光影像学
X线:
?早期正常
?软组织肿胀
?关节软骨边缘破坏
?骨质凿蚀样缺损
?骨髓内痛风石沉积
泌尿系B超:
?静脉肾盂造影
?双能CT
06如何治疗痛风治疗目的:①迅速有效的缓解和消除急性发作症状。②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③纠正高尿酸血症,促使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晶体溶解,并防止新的晶体形成,从而逆转和治愈痛风。④治疗其他伴发的相关疾病。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控制:?低嘌呤饮食(特别要避免动物内脏、海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适量)?避免酒精饮料(特别要避免饮用啤酒!)☆多饮水:每日饮水量1.5升以上,保证每日尿量达-ml,增加尿酸排泄。☆坚持运动,控制体重药物治疗按照临床分期进行,并遵循个体化治疗:?急性期治疗?间歇期治疗?相关疾病的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低嘌呤饮食,减重,戒酒,多饮水。?卧床,抬高患肢,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72小时后可活动。?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药物?尽早用药,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同时具有抗炎症和降尿酸的作用?药物选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双氯芬酸、依托考昔秋水仙碱(colchicine)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禁用降尿酸药: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作用,而且还会使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
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进行降尿酸药物治疗。为预防痛风,可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的同时,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至少1个月,以起到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的作用。相关疾病的治疗
1.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治疗过程中应合理选择“一箭双雕”药物。2.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大部分患者不发展为痛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应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推荐使用降尿酸药物。但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高于μmol/L;有家族史或伴发相关疾病的血尿酸高于μmol/L,可行降尿酸治疗。07痛风预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痛风的发作和对健康的危害。牢记十二字原则:管住嘴、减体重多饮水、勤运动1、管住嘴?三餐定时定量,低嘌呤饮食,采取低能量、低脂、低蛋白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过度。?禁用强烈香料及调味品(如酒和辛辣调味品),减少钠盐的摄入。2、减体重对体重肥胖或超重患者,应减轻体重。3、多饮水,勤排尿每日尿量大于ml,可促使尿酸排出增多4、勤运动。低嘌呤饮食?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摄入大量嘌呤的确能诱发痛风发作,所以,控制嘌呤的摄入是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饮食治疗的必要措施。?急性痛风发作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摄入量控制在mg以下。急性发作的3天内,应选基本不含嘌呤或含嘌呤很少的食物。?痛风缓解期或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必对饮食嘌呤摄入量进行严格的计算和控制。肉类、豆类等并非绝对禁忌。嘌呤含量很高的食物?g食物含嘌呤mg~0mg1.海鲜和内脏;2.菌藻类,如木耳、蘑菇、海带、紫菜等;3.发酵类食物,如啤酒、酸奶、馒头、面包、豆腐乳等;4.浓肉汁、浓鸡汤、肉汤、火锅汤。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1.鱼:鳝鱼、鳗鱼、鲤鱼、草鱼、鳕鱼、黑鲤鱼、大比目鱼、梭鱼。2.肉类: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兔肉、鸭、鹅、鸽子、火鸡、火腿等肉类。3.豆类、芦笋、四季豆、鲜豌豆、海带、菠菜。嘌呤含量较少的食物?含量比较低的:蔬菜和水果?含量很少的:牛奶鸡蛋糖饮食选择
饮食上的注意点1.控制每天总热能的摄入按休息状态计算,通常不超过每日25~30kcal/kg体重。在限制总热量前提下,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和低脂肪。如米面、包括蔬菜和水果,应占总热量的55%~60%。少吃蔗糖、蜂蜜,因为它们含果糖很高,会加速尿酸生成。蔬菜中的嫩扁豆、青蚕豆、鲜豌豆含嘌呤量高,也要限制食用。2.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1g/kg体重。多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它们所含嘌呤少;少喝酸奶,它含乳酸较多,对痛风患者不利。尽量少吃肉、禽、鱼类,如一定要吃,应将肉煮沸后弃汤食用,因嘌呤易溶于水,汤中含量很高。资料提供血液透析中心谭茜资料整理/制图宣传中心王欢郭津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