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饮食 >> 经历人体奥秘敬畏自然我对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不良而导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所引起的炎性疾病。其特点为在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临床特征为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有关节畸形和尿路结石等。
达西
我第一次犯痛风是在年,那一年我刚好30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日子,到今天已经41年了。所以我也是老资格的痛风患者,40多年来总是对痛风有了一些认识并形成了一些看法。我体会人体是大自然经过亿万年创造出的一个世间最精密、最小巧、最智能的一个超复杂的系统。人体的视觉、味觉、听觉、触觉……能够感知大自然常态下的几乎所有的物理量及其变化,并能迅速做出评估并对其做出恰当的反应。也就是说人体还是一个非常精确的侦测传导反馈控制系统,这点在免疫系统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有外来物体入侵时,不管是细菌,真菌甚至是扎了一根刺,免疫系统都会迅速发现并判断是入侵者,通过神经网络,通知总控中心大脑,并立刻调动相应的白血球吞噬细胞,对外来物进行反击并随时监控战果。在入侵者被消灭干净之后,自动恢复常态。而且这一切是在没有人为意识的控制下,自动完成的。为了生命的延续,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体不管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一样,都需要进行新陈代谢。人类的新陈代谢除了其本身的生物化学反应之外,还需要一套精密的反应迅速的反馈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如果这套自动控制系统和所控制的器官或物质出现了问题,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中学的生理卫生知识告诉我们,人类的代谢主要是三种,即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如果碳水化合物代谢系统出了问题,那么表现出来就是糖尿病;如果脂肪代谢系统出了问题就是冠心病;如果蛋白质代谢系统出了问题,那么表现出来的疾病就是痛风。痛风这个疾病在我们国家出现的是比较晚的。我第一次犯痛风是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开始的。当时一夜之间大脚趾关节就肿得不得了,疼痛钻心痛不欲生。我岳母是大国企卫生科的负责人,她急得不得了,为我做了一切所有能够想到能够做的各种化验,甚至包括红斑狼疮,但是各项指标均为正常,大家感到不可思议。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医院消化道科王主任来看岳母,他说你查一下血尿酸吧,如果指标偏高,那就是痛风了。王主任说南京地区的痛风患者,目前只有三例,第一位是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第二位是省长惠裕宇,第三位是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邝亚明,你是第四位。我被确诊是痛风了,虽然痛苦异常,但是因为病友们都是老革命家行政五级的高干,所以与他们为伍我还挺自豪的。既然生命的延续需要新陈代谢,也就是生物体必须从外界取得生命必需的物质,如食物、水、空气……通过物理(如咀嚼、吞咽)、生化作用,变成生物体有机的组成部分,供生长发育,并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同时把废物排出体外。特别要注意的是,最后从外界摄入的所有的一切的物质,都要通过消化道和排泄系统清理得干干净净,不留下一点东西在体内。如我们知道所有的食物残渣都要排出体外,从自然界中摄取并经过身体内代谢后的水,也要如数排出,如果没有全部排出去的话,身体就会形成水肿或腹水。甚至我们时时刻刻吸入的空气,经过体内代谢后,也是要如数呼出来的。所以无论什么物质进入体内,最终都是要排出体外的。所以当某些物质进入体内之后排不出去,那么一定是要对身体造成危害的。例如摄入的重金属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在体内沉积,导致重金属中毒。例如铜中毒,铅中毒,汞中毒等等。过量吃药也是从另一方面说明这个问题,为了治病或养生所摄入的外来的药物,经过病理生化反应经过体内代谢后,一定也要全部排出体外,这部分就额外增加了代谢系统肝肾的负担。尤其是药物中含有不易代谢的成份和重金属,还会对身体和代谢系统造成损害。兜了这么大的圈子,我们开始说痛风。因为痛风在我们国开始发生的比较晚,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一些,我就从更熟悉一些的糖尿病做例子试着说起。我们每天吃的大米,面粉也就是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较简单的糖类,提供身体各个器官运转、大脑思考和人们生活、工作、劳动所需要的生物化学能量,最后还要排得干干净净。负责消化碳水化合物的人体器官是肝脏或是胰腺(专业一点我就不懂了),由他们分泌胰岛素,主要由胰岛素参与消化分解碳水化合物的生化反应。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消化器官就相应地分泌多少胰岛来素参与生化反应,不会多也不会少。如果对于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多了而分泌的胰岛素相应的不足,那么没有反应完全的糖分就会进入到血液中去,在验血时就会检测出糖的指标高了,这就是高血糖症状。这就需要打针或者口服胰岛素,把自身缺乏的那一部分胰岛素从外部补充进去参加反应,以达到降低血糖,保持身体糖代谢的平衡。我们的生活经验都知道,外来胰岛素的摄入量是多少?不能随意,一定要要根据自身血糖的指标来严格设定。但是我们吃饭的数量是很随机的,可能今天吃的多明天吃的少,这顿吃的多下顿吃的少。那么究竟摄入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呢?究竟需要多少胰岛素进行反应呢?这得益于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大自然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无比精密的侦测、分析、反馈、控制系统。它随时随地监测着你有没有摄入及摄入了多少碳水化合物,然后通知大脑,经过分析计算大脑就通知胰腺,你必须分泌相应多少的胰岛素,才能把碳水化合物分解的干干净净,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或者被控器官出了问题,胰岛素分泌多了,这些多出来的胰岛素就要继续分解体内的糖分,造成血液中糖分偏低,这就是低血糖那可就不得了。反之少了也不行,少了会出现前面所说的高血糖,所以这是一个无比精密的一套反馈系统。比如说我们中国人在正常的情况下,假定胰岛素分泌的最大潜力是,假定人最大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90,那么他在任何时候需要分泌的胰岛素完全能够覆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而且有一定的冗余量。我们可以设想当你摄入80单位碳水化合物时,在反馈系统精确的控制下,胰腺就能分泌80单位的胰岛素,碳水化合物将被消化分解得干干净净,血液中的血糖保持正常值。同理当摄入50单位碳水化合物时,胰腺就能在反馈系统控制下,自动精确地分泌50单位的胰岛素,依然保持血液中的血糖正常。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的老化,胰腺细胞的功能会逐渐退化,胰岛素的分泌量必然也会逐渐下降。当年龄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假定胰腺的最大分泌量只能完成80单位的时候,那么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高于80单位比如85单位的时候,多出来的5个单位将无法代谢完毕,糖分直接入血液中,就会出现高血糖糖尿病的症状。但是这会儿不严重,只要在饮食上注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少吃主食,多吃肉多吃菜,例如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控制在80单位以下,就可以自己控制自身的血糖。而当人的寿命进一步延长,细胞进一步老化,比如说胰腺最大的分泌量只有50单位或者更低的时候,少于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胰岛素分泌量。这时就会出现,无论你吃多么少的碳水化合物都会出现高血糖,这时候就必须在每顿饭之前补充胰岛素,基本上就进入到胰岛素依赖终身服药的阶段了,这是自然规律,没有办法。所以说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以后,可以说是老年病吧。这也就是为什么青少年很少得糖尿病的原因,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细胞很活跃,胰岛素分泌得很旺盛,也许有可能会高于,例如可能是单位,那么这样正常人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最高值,例如前面说的90单位,在任何时候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数量,都能够覆盖所有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了。痛风跟糖尿病相似,也是代谢性疾病。但是它的代谢对象就不是碳水化合物,而是蛋白质了。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人类为了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都需要从外界摄入蛋白质。在饮食中基本上越好吃越鲜美的食物蛋白含量就越高,所以鸡鸭鱼肉蛋奶的蛋白含量远远高于粮食蔬菜等植物蛋白。人类从外界摄入蛋白质之后,在消化系统中由肝脏和胆囊等针对每一种蛋白质,分泌相应的消化液和胆汁参与蛋白质的消化。在这一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在生成各种复杂的中间体中有一种中间体,叫“嘌呤”的代谢物,它最终被代谢为尿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人体要对从外界摄入的蛋白质进行监测,把品种和数量传导到大脑,通过大脑分析计算并反馈给消化系统相应的如肝胆等器官,分泌相应数量的胆汁等消化液。消化液也必须是不多不少的,保证蛋白质完全反应完毕或者在正常的可容忍的范围之中。如果相对于摄入的蛋白质消化液分泌得不足,那么没有被消化液充分反应的多余的中间体嘌呤物质,就会在身体中逐渐积累并代谢为多余的血尿酸进入到血液中。这时候验血就会发现血液中的血尿酸值偏高,当高过临界点时就会出现痛风的症状。我理解血尿酸是含有有机盐和无机盐的溶液,在生活中,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了饱和点之后,溶质就会析出结晶来,在试管或烧杯中产生沉淀。同样的道理,多余的血尿酸在体内积累的越来越多,如果超出了肾脏的排泄功能,血尿酸没有被完全排出体外,那么血尿酸中所含盐类的浓度将越来越高,最终将被析出来。随着血液在全身的流动,析出物最后将沉淀在循环功能最差的部位,并被逐渐地堆积起来。循环最差的部位当然首先就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例如脚趾和循环最不通畅的地方例如关节上的结缔组织,也就是我们吃排骨吃猪蹄中的软骨,由于结缔组织中没有毛细血管,是依靠血液渗透进行血液循环来营养组织的。所以结缔组织又是血液循环中最慢最不通畅的部位,血尿酸中的盐类就在大脚趾关节里的结缔组织中逐渐沉积下来,并且越堆积越多。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盐类的结晶体时会发现,它们都是有一定强度的立方体、菱柱体、针状体等,都是带棱、带角、带尖的,这样尖锐锋利的结晶体,就像千万根钢针聚集在脚趾关节的非常柔软的结缔组织中,所以脚稍微动一动就如同万箭穿心,难怪痛风患者疼痛无比痛不欲生呢。当我们用药(例如别嘌醇片)以后,使蛋白代谢产生的中间体嘌呤类物质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尿酸浓度被降低,低浓度的血液就会将结缔组织中堆积的结晶盐分重新溶解,并带离结缔组织进入血液循环,最后经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但是在脚趾关节和结缔组织上形成结晶盐的地方,已经被结晶体损坏形成微孔而无法复原,所以生活中我们就会看到,经常发病的痛风患者他们的患处,即相应的关节部位都有变形。由此看来,痛风的形成机制是针对嘌呤物质的消化酶分泌减少和排泄系统对于不断增加的血尿酸量没有及时排出而导致的。所以消极的治疗方式就是减少蛋白的摄入量即少吃大鱼大肉的大餐,粗茶淡饭即可。积极的治疗方式就是一方面减少嘌呤类物质的形成,例如服用西药利加利仙,另一方面加强肾脏的排泄功能以促进血尿酸的排出。另外我的朋友向我推荐在痛风发作时,立即用外用药消炎痛栓,现在叫吲哚美辛栓,我感觉效果很好。用药后用肉眼就会观察到,集中的巨痛点即患处的红肿部位会慢慢地向外扩散,红肿的颜色由深变浅。感觉疼痛的范围增大了但疼痛的强度降低了,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加快了治疗。我猜想吲哚美辛物质是不是可以稀释血液浓度,让血液在结缔组织中渗透率提高,加速尿酸结晶物的排出。另外中国传统除了治病之外还讲究养生。有一些很好的保肝保肾的保健品经常服用,也是很有效的。我觉得痛风,糖尿病这样的代谢性疾病的本质,是随着人的年龄增大,细胞活力下降,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酶减少所引起的。如果要彻底根治,最终只能是激发细胞活力,让细胞更加年轻,让各个腺体器官的分泌更加旺盛更加灵敏更加充分,这是一个好大的研究课题。目前人体的衰老还是一个不可逆的单向的进程,还只能好好保养延缓衰老,目前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做到停止衰老,更不能做到反向的返老还童。所以能不能认为痛风糖尿病这样的代谢疾病,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疾病,只是在身体老化的过程中,代谢机能出现了退化。所以有人说他能治好痛风,我是有很大保留的。痛风的临床特征为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和尿路结石等。
图片达西提供。
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
图片达西提供。
作者简介
曾经的壮工,男,北京人,老三届毕业生;曾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体是经过亿万年创造出的一个最精密、小巧、智能的超复杂系统。
图片达西提供。
作者后记: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人类在千百万年的发展和进化中,由于科学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以前人类不像今天这样丰衣足食,而是一直处在饥饿和疾病的笼罩之下,人的寿命比现在短很多。所以大自然经过漫长的淘汰与选择,人体中各个器官的寿命周期也没有这么长久,也是适合了当时人类生命总的期限以及当时自然界和生产力的水平。但是人类不甘于现状还是不断地向自然界抗争,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在科学技术、农业、工业、医学……等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世纪开始尤其是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人类逐渐能够吃饱饭了,并且营养越来越好。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及寿命已经远远超过大自然为我们选择的生命期限,可是代谢系统的各个器官却在不断老化,功能日益退化直至完全丧失。所以在过去长期艰难度日的生活条件下很少见过的今天被称为富贵病老年病的痛风糖尿病,就逐渐地多了起来。
我越想越感到大自然的伟大,大自然所创造的万事万物尤其是创造的人类是多么神奇。试想如果人们搭建一个监测、传导、分析、计算、反馈并能自动控制做出精确反应的这样一个系统,将需要多少机器设备、多少电脑、传感器、化学试剂……要消耗多少电力。控制系统为了生产出那么多结构复杂、品种繁多的各种消化酶,要建多少个高科技生物化工厂,需要多少化工原料呀,简直不可想象。想到这些我就更加崇拜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也更加热爱大自然。也更为人类不甘安于现状,奋力进取,不断探索取得成功而感到自豪。
责任小编:青冰小姐
既然不老和永存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那么健康和长久就应该是人们趋之若鹜的方向
以及最终抵达的目的地。
欢迎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kq.com//mjccby/1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