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20.html

禽常见疾病与防治

禽流感一.临床症状:

1.死亡率高,发病快;流行速度快,尤其刮风时;急性死亡的鸡冠鲜红,发病三天后死亡的鸡冠呈紫黑色;采食量下降,饮水量下降,产蛋率下降。2.温和型禽流感采食饮水正常,只是产蛋率下降;典型的呼吸道症状为主,咳嗽,甩头;精神萎靡不振,头扎翅下并缩头,羽毛松乱。3.运动失调,小鸡头摆或磕头;肿头肿脸,流泪流涕;拉稀,从蛋清样水样到白色蛋清样,最后变成绿、黄、白样。4.产蛋率大幅度下降,蛋白变稀,软壳蛋、褐壳蛋无壳蛋、畸形蛋增多;发生过禽流感的鸡冠变小,肚子变大,变瘦,这是后遗症。

二.剖检表现

1.成年鸡输卵管内有无色透明的分泌物,随病情的发展,变成稠豆腐脑样的分泌物,后形成凝块。2.腺胃与食道交界处粘膜出血,腺胃乳头粘膜出血。3.成年鸡的卵巢和卵泡萎缩。4.肌肉出血,腿肌内侧关节周围出血,心肌和心冠脂肪点状出血,腹肌出血,腺胃和肌胃出血,嗉囊外侧出血,朐骨内侧出血,胰腺有白色或红色小点状坏死。5.肠道节段性出血,泄殖腔直肠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两个盲肠交界处出血。6.雏鸡患禽流感后法氏囊大出血。7.眼睑有点状出血。

愈后不良反应1.产蛋率上升缓慢;2.零星死亡;3.沙壳蛋、畸形蛋、蛋壳不全、无蛋黄、异物蛋等增多,蛋壳颜色不整齐。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及场内鸡舍的消毒。2.定期的疫苗防疫,定期清除场内蚊蝇及老鼠,防止疾病的传播。3.尽量减少场内外的人员流动。4.要以“全进全出”为原则。5.对死亡的病鸡进行深埋或焚烧,防止病菌的扩散。6.在发病期间用强效多维加黄芪多糖饮水或拌料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沙门氏菌病由家禽的沙门氏菌病引起的白痢、伤寒、副伤寒,危害最严重的是白痢。白痢由沙门氏菌引起的败血性传染病,对雏鸡的危害最为严重,又称为雏白痢:特征为糊肛,慢性的引起瞎眼。

一.临床症状

1.鸡白痢主要症状是糊肛,肛门周围羽毛变湿,有腹臭味;2.鸡患白痢后翅膀下垂,低头,缩颈,闭眼,呆立,羽毛松乱,怕冷,发出“唧唧唧”的声音。3.食欲不佳,采食量下降,嗉囊内无食。4.个别鸡会出现瞎眼或瘸腿现象。5.假如被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喘气。6.成年鸡会形成大肚子,即卵黄性腹膜炎。

二.剖检症状

1.早期发病者,几乎没有剖检症状,只有在一周龄后发病的鸡,肝脏肿大,20日龄后肝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白色坏死点。2.脾脏肿大。3.卵黄吸收不良。4.心肌、肺部有坏死结节,会形成心包炎。5.盲肠部位形成灰白色、白色套结。6.直肠和泄殖腔有豆腐渣,石灰渣样白色的排泄物。7.对于公鸡会形成睾丸炎,变性,不会繁殖;对于母鸡卵巢会受永久性破坏,会形成两性鸡,鸡冠、肉髯变大,不会产蛋。8.冠癣,消瘦,滤泡萎缩,变成灰白色,还可能会形成卵黄性腹膜炎。副伤寒副伤寒主要发生在一月龄以内的雏鸡,传播媒介主要是病鸡和老鼠,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引起雏鸡大批量死亡。

一.临床症状

1.拉稀、缩头、闭眼、羽毛松乱无光泽,活动少,垂翅,发出微弱的叫声,反应迟钝。2.脱水,嗉囊内无料无水,干瘦如柴。3.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个别鸡有呼吸道症状。

二.剖检症状

1.肝脏肿大,变黄有出血。2.心包炎,会有尿酸盐沉积,肝表面,肌肉上,关节下像撒了一层白面,叫痛风症。3.肠道出血,盲肠有干酪样栓塞。4.肝脏上有坏死灶,表面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灶。伤寒主要发生在一月龄以上的鸡,对青年鸡的危害最大,主要发病原因是营养不良,环境恶劣。传播途径同副伤寒。

一.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同白痢基本一样,鸡食欲不佳,翅膀下垂,饮水增多,拉黄绿色粪便,盲肠粪便常见有气泡。生长速度减慢,消瘦,呼吸困难,喘气,死亡率在10%左右。二.剖检症状

1.肝脏、脾脏极度肿大,有时可达到正常的3-4倍,质地变脆变硬。2.青铜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

大肠杆菌一.临床表现

1.雏鸡以脐部炎症为主要特征,愈后不良,血夹、血线、发绿;2.大肚子、扭头,歪脖子90%由大肠杆菌引起;3.眼型大肠杆菌,眼鼓胀,有干酪样渗出物;4.食欲不振,缩头,羽毛松乱,有白、黄、绿色粪便,发生过法氏囊后很容易感染大肠杆菌。

二.剖检症状

1.腹水症,无色透明到浅黄色、黄色,血水样;脐炎引起腹部积水。2.大肠污染,卵黄变硬,变色或变水样液;气囊浑浊;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3.肝周炎,心包炎、心包增厚,心包积水、心包腔内集聚大量灰白色炎性渗出物。4.痛风症,心包膜增厚,肝、心都有结石,严重时可能引起尿结石。5.肉芽肿,心脏,直肠可见肉芽肿,直肠有绿豆、黄豆大的肉芽肿,同时我也出血。6.卵黄性腹膜炎,打开腹腔内有粪臭味,腹腔内集有大量的变形卵黄,有时见较大的卵黄凝块,卵石症。7.盲肠套栓,变硬;白绿色粪便,拉稀。

秋冬季节禽类肠道感染预防方案

秋冬季禽类肠道性疾病发病率极高,如何预防成为关键,禽的肠道是一个“微生态区”,在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对于机体具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然而当饲料管理、营养水平、气候变化等各种应急作用于机体,则肠道内环境发生变化,菌群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致病菌得以滋生,有益菌受到抑制,肠道的吸收功能受阻,肠道负荷增重,肠道性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肠炎等病症都会发生。

一、病因

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如新城疫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在适宜条件下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以及皮肤伤口等感染途径感染机体,以单独或混合感染的形式表现肠道性疾病。肠道内环境的改变由于诸多原因导致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打破了肠道菌群平衡,有益菌受阻,有害菌大量滋生,各种肠道病原微生物如肠道杆菌、巴氏杆菌、肠道梭病、球虫等会破坏肠道黏膜,肠道的各种生理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禽类就以混合型或综合征的形式表现肠道性疾病。

二、诱因

各种应激因素如生理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导致禽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病菌会乘虚而入感染机体而发生肠道性疾病

三、症状

发病鸡群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饮欲增加或减少,嗜睡呆立、腹泻,排黄白色、灰白色、绿色、褐色或黑色稀便甚至血痢,有时可见粪便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呼吸困难,部分鸡眼睑肿胀,流泪,跛行,不愿意行动,后期出现扭颈,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肉鸡增重缓慢。

四、病理变化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不同,感染途径不同,则表现的肠道病变也就不同。如出血性肠炎,肠道黏膜水肿,有出血斑点,甚至大面积充血出血,有血凝块,有溃疡坏死点;纤维素性肠炎,肠道黏膜因病程的长短不同,有的脱落,有的呈灰白色或浅黄色的伪膜;卡他性肠炎,肠道黏膜上有大量粘液分泌,内容物稀薄或含有气泡,呈黄绿色或乌黑色;有时肠壁肿胀,增厚,内有大量气体充盈。

五、预防措施

预防加强禽群的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注意通风与保温工作,消除各种应激。定期对鸡场内外以及相关的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同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高鸡群的免疫度;对一些常见的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沙门氏菌病等,可用一些广谱、高敏感度的药物进行预防,同时定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kq.com//mjccjc/113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