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的一组嘌吟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疾病。因其起病急骤,来势如风,疼痛剧烈,多伴红肿,去时较快,不留踪影,故名痛风。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和结缔组织结构(特别是软骨、滑膜)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累及血管可以引起高血压,累及心脏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且常常伴发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尽管痛风多表现在关节引起关节炎,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全身病变,可引起多脏器损害。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也逐渐提前。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而其慢性的反复发作,常常导致骨和软骨的破坏,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受到损害。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引起血尿酸增高的生理因素有很多,主要

是暴饮暴食,尤其是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海产品、内脏食物;大量饮酒,其中以啤酒最为常见,占60%。还包括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或精神刺激、受寒冷潮湿、食物过敏、感染、穿鞋过紧、走路过多、手术或创伤等。药物诱发:如应用利尿剂、癌肿化疗或放射治疗等都能使血中尿酸增高。首次发作常始于凌晨,通常只累及外周个别关节,约50%病例第1跖趾关节为首发关节。在整个病程中,约90%以上患者均有第1跖趾关节受累。关节局部疼痛、皮色潮红,甚至发亮,有时可见静脉扩张和瘀斑,活动受限。局部症状迅速加重,数小时内可达高峰,以至患者辗转反侧,难以忍受。除跖趾关节外,四肢关节均可受累,但大多数为下肢关节,越是肢体远端关节受损,其症状也愈典型。炎症消退后,局部皮肤呈暗红、偏微紫色,皮肤皱缩,伴有脱屑和轻度瘙痒,以后逐渐恢复。随着急性发作次数的增多和病程的演进,尿酸盐在关节内外和其他组织中的沉积逐步加重,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关节炎症也逐渐演变成为慢性,以致形成关节畸型。一般在发病10年左右,由于尿酸钠沉积于组织出现体表痛风结节,即痛风石,好发部位是外耳,其次为尺骨鹰嘴、膝关节囊和肌腱,少数见于指、掌、脚、眼睑、鼻软骨、角膜或巩膜。

急性痛风发作后24h内就应给予药物治疗,因为早期治疗的效果更佳。NSAID、糖皮质激素和秋水仙碱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一线治疗用药。秋水仙碱是目前治疗痛风、尤其是严重急性发作的首选用药之一,但对慢性痛风治疗无效。且不良

反应多。NSAID和环氧化酶-2抑制剂用于痛风急性发作一线治疗的疗效确切,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相对较安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泼尼松等并非是治疗痛风的常用药,主要用于伴有较重全身症状的严重急性发作且经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无效的痛风患者。中医中药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亦有独特优势,同时,除多饮水外,患者还可适当服用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苏打水,使患者的尿pH值维持在6.5~6.8间。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在痛风管理指南饮食建议中把食物分为避免食用、限制食用、鼓励食用三类,避免食用是富含嘌呤的动物内脏、果糖含量高的甜食、饮料和汽水,痛风发作期间要避免饮酒,非发作期间也要严格限酒;限制食用牛肉、羊肉、猪肉、嘌呤含量高的海鲜(沙丁鱼和贝壳类)、豆类,食盐和啤酒;鼓励食用的是低脂乳类和蔬菜、水果。比如牛奶、奶酪、各种蛋类,浅绿色叶菜、根茎类蔬菜、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各种水果等。

(文/朱科林)

赞赏

长按







































能不能治疗白癫病
请问盖百霖的副作用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kq.com//mjccys/103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