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病因 >> 规培朋友看过来核医学病例及解析02
作者:医院核医学科赵梅莘张卫方
病史及检查目的:
患者女性,61岁,主因“多关节疼痛、晨僵、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1个月,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2周”来诊。患者偶有干咳,无发热、胸闷症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13*/L,Neut%72.5%,Hbg/L↓(正常-g/L)。血结核菌抗体(-),痰涂片找结核菌、找真菌(-),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沉27mm/hr↑(正常0-20mm/hr)。为排除肿瘤性病变行18F-FDGPET/CT检查。
图1MIP投影图
图2纵隔肺门多发肿大伴高代谢淋巴结
图3双肺多发斑片,代谢增高
图4腹膜后肿大伴高代谢淋巴结
检查所见:
双颈部、锁骨上区、左侧锁骨下区、纵隔、双肺门、前肋膈角、椎旁、腹盆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代谢不同程度增高,尤以纵隔及双肺门为著,SUVmax:21.0。双肺多发斑片状影、代谢增高,SUVmax:3.0(图1-4)。
检查意见:
首先考虑良性病变(结节病?),建议活检除外淋巴瘤等其他病变。
诊断依据:
患者中老年女性,临床症状不明显,以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尤其以双肺门、纵隔淋巴结受累及肺内侵犯为主。双肺门淋巴结分布基本对称,呈“八”型分布,代谢异常增高。从纵隔窗上看,各个淋巴结边缘清晰,无融合,内部无坏死。从影像上符合结节病的典型表现,故把结节病作为第一诊断。但结节病临床诊断时需注意与其他引起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尤其是淋巴瘤、转移瘤及其他淋巴结增生性疾病鉴别。淋巴瘤累及胸部时,常引起纵隔淋巴结肿大,但肺门淋巴结受累相对少见,且通常有融合趋势。本患者淋巴结不融合、双肺门明显受累的特点不是淋巴瘤的常见表现,最后须经病理排除。转移瘤多能找到原发灶,转移性淋巴结也常有坏死倾向。本患者无确切原发灶显示,且淋巴结未见明显坏死,不符合转移瘤的一般表现。其他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如感染或结缔组织病(尤其应注意,本患者还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引起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多中心型的Castleman病、坏死性淋巴结炎等也应列入考虑范畴,但总体来说发病率相对较低、肺内受累少见,而且病变淋巴结的分布通常不具有胸部淋巴结受累最重,且两侧对称的特点,故我们没有首先考虑这些疾病。
病理诊断:
纵隔淋巴结穿刺: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炎,未见淋巴瘤。结合分子病理结果,荧光PCR-TB(-),特殊染色结果:抗酸(-),考虑结节病。
病例相关知识: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病因未明、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任何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和胸内淋巴结受累最常见。本病特征性的病理所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及非干酪性类上皮肉芽肿形成。结节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患病略高于男性,在我国并不少见。结节病多呈自限性,大多预后良好,当可能出现器官衰竭危险或病变呈慢性进展时,糖皮质激素是主要治疗手段。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具有遗传易感性,但遗传方式不明确。目前多认为结节病是在不明病因的作用下T辅助细胞1/T辅助细胞2(Th1/Th2)出现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大量研究资料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激活、增殖为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与受累脏器有关,多为隐匿起病。以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肺内受累最常见,占90%以上,可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等,发展至肺间质纤维化时,可有呼吸困难。累及其他系统时可有下述临床表现(图5)。
图5结节病的肺外表现(摘自《内科学》第二版,王吉耀主编)
实验室检查:活动进展期可有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沉增快。血钙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增高对本病诊断有一定价值。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增加,以T淋巴细胞增加为主,且CD4+、CD4+/CD8+比值明显增加。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结节病最常见、最重要的方法。根据胸部X线所见,可将结节病分期如下:
0期:肺部X线表现正常,但常出现肺外表现。
I期:两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II期: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浸润。
III期:仅见肺部浸润或纤维化,而无肺门淋巴结肿大。
IV期:表现为广泛纤维囊性变和瘢痕化。
核医学检查对于结节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既往传统的方法是67Ga扫描,对于结节病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观察到双肺门淋巴结基本对称的放射性浓聚,呈“八”字形分布[1](图6)。但平面显像分辨率有限,目前,18F-FDG-PET/CT显像因其具有可行全身断层显像、且分辨率高、能够指导活检、发现全身受累病灶、并可反映病灶活性的特点,在结节病的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应用逐渐普遍[2,3]。我们还有另外一例结节病多脏器受累的患者,除了胸内淋巴结和肺内的侵犯之外,还发现了心脏、双肾、肝、脾多发受累(图7-11)。
图Ga平面显像[1],显示结节病患者双肺门淋巴结呈“八”字形分布
图7男性,45岁,结节病。PET/CTMIP图显示全身多脏器受累
图8PET/CT横断位显示心包、右室前壁(绿色箭头)及室间隔(十字交叉)代谢活跃灶
图9PET/CT横断位显示肝脏代谢弥漫性不均匀异常增高
图10PET/CT横断位显示脾脏多发局限性代谢活跃灶
图11左图常规显像,右图延迟显像:PET/CT横断位显示右肾皮质代谢活跃灶,延迟显像提示浓聚定位于肾被膜下,排除了集合系统生理性摄取的可能
鉴别诊断方面,结节病应注意与其他引起淋巴结增大或肺内肉芽性病变的疾病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类疾病:
肺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肿大常为单侧性,可有钙化,肺内常可见到结核病灶。书上还写到“患者常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结核,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淋巴瘤:常见发热、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胸内淋巴结肿大常只累及纵隔,即使累及肺门,也常为单侧性或不对称,肿大淋巴结常有融合趋势。
肺门转移性肿瘤:常表现为纵隔和一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全身其他部位可找到原发灶。
其他肉芽肿性疾病:如其他淋巴结增生性疾病或矽肺等其他肉芽肿性疾病,应结合临床和影像资料鉴别。
结节病的最终诊断需结合临床与病理诊断一同作出。组织病理学所见符合结节病,且临床排除结核、淋巴瘤或其他类似肉芽肿性疾病,即使病理切片看到了肉芽肿样结构,也必须经抗酸染色、结核杆菌PCR等完全除外结核之后,才能做出结节病的诊断。其实如果有典型的对称性的胸内淋巴结受累,诊断或者至少鉴别诊断想到结节病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在胸部病灶并不典型、反而其他系统受累更加明显的时候,比如我们的第二个患者,淋巴瘤累及肝、脾、肾及心脏的时候完全可以有类似的PET/CT表现,这时候就需要全面考虑。影像学表现严重,而症状相对轻微,二者不匹配也是支持结节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最终诊断需要依靠活检。
治疗方面,大多数结节病患者具有自限性,对于症状稳定者不需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或出现脏器受损、尤其是有心脏及中枢神经受累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是一线治疗方法。对于激素抵抗性患者,建议加用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一些靶向药物,如抗TNF单克隆抗体或肺移植对于此病的疗效也正在探讨之中[4]。
小结: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病因未明、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任何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和胸内淋巴结受累最常见。本病起病隐匿,可有呼吸系统症状,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确诊需结合临床与病理诊断一同作出。既往以胸部X线为最常用的诊断及分期方法,以纵隔与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为典型影像表现。目前认为18F-FDG-PET/CT对于本病的诊断、发现多脏器受累及治疗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References
[1]苗积生,史德刚,潘惠忠等.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67Ga显像诊断结节病的对比研究.中华核医学杂志..23(4):-.
[2]关志伟,姚树林,王瑞民等.22例结节病18F-FDGPET/CT影像学特征分析.中华核医学杂志..31(5):-.
[3]PrasseA.TheDiagnosis,Differenti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Sarcoidosis.DtschArzteblInt..(33-34):-74.
[4]FryeBC,SchuppJC,K?hlerTL,Müller-QuernheimJ.[Diagnosisandtreatmentofsarcoidosis.Currentstandards].Internist(Berl)..56(12):-52.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