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份来自阿加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早餐前每天吃10克杏仁可降低血清当中尿酸水平约13~18%。血清尿酸水平不仅是衡量肾功能状态的生物标记物,同时也是衡量冠心病死亡风险的重要指标。如何有效的控制血清尿酸水平也是影响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该研究中发现,每天早餐前食用10克美国杏仁或巴基斯坦杏仁,与不食用杏仁的患者相比,在第6周和第12周时检测发现,其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下降了13~16%和14~18%。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会导致血尿酸增高,引发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我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从年的10.10%上升到年的17.90%,而痛风的发病率从年的0.34%上升到年的2.0%。目前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达1.2亿,痛风患者约万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地域差异,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可能与生活水平、饮食习惯以及环境气候等相关。痛风的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痛风具有家族性发病倾向,约10%~25%痛风患者有家族史,而痛风患者近亲中发现有15%~25%患高尿酸血症。环境因素:虽然痛风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大多数病例没有遗传史,环境因素如饮食、酒精可使嘌呤合成原料增加、核酸转换增加以及肾脏尿酸排出减少等,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其他慢性病: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与痛风之间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痛风的临床表现和危害: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可能终生存在,不出现临床症状,但也可能会转变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肾结石发作。1、痛风性关节炎:这个是痛风的首发症状,多见于第一脚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关节局部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体温在38℃左右。2、痛风石:在痛风病人的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坚硬如石的结节,称为“痛风石”,又名痛风结节。是尿酸钠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不易愈合,需手术摘除。3、肾结石与肾脏病变: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引起肾病变,会出现三种形式:慢性尿酸性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的形成。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1/4的痛风患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发展为严重的尿毒症。4、痛风性心脑血管疾病: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当病程较长,血清尿酸水平较高时,可能有较多的尿酸盐结晶在心肌、动脉壁等处沉积,甚至出现尿酸性心脏病。克服不良的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是控制痛风发作的关键。1.限制嘌呤摄入是关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选用含嘌呤少的食物,以牛奶及其制品、蛋类、蔬菜、水果、细粮为主,嘌呤摄入量不超过mg;在缓解期,可以适当选择含有嘌呤中等量的食物,如肉类食用量每日不超过g,尤其不要在一餐中进食太多;无论是急性还是缓解期,均应该避免食用高嘌呤的食物。常见食物嘌呤含量可参照下表:2.控制能量摄入,减轻体重引发痛风的尿酸有80%来源于我们自身的代谢,20%才是通过饮食摄入的。调整我们的身体代谢情况很有必要。痛风病人一般较为肥胖,应该减轻体重,每日总热量供给比正常人低10%左右。减重膳食必须循序渐进,以免体重减轻过快,造成脂肪分解过多导致酮症酸中毒而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3.适量限制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供给0.8~1.0g,急性期主要以谷类、牛奶、蛋类为主;慢性期根据病情,在限定范围内,安排一些嘌呤少量或中量的食物;忌用高嘌呤食物。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入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0~25%内。4.合理供给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能防止脂肪分解产生酮体,促进尿酸排除,供给量占总能量的60%。患者可以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合并有糖尿病的人员给予糖尿病膳食。糖类有抗生酮和增加尿酸排除的作用,但是果糖会促进核酸分解,增加尿酸生成,应该减少摄入。5.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建议每天摄入蔬菜g,水果g,蔬果等碱性食物可提高尿酸盐的溶解度,有利于尿酸排除,防止结石形成。此外,伴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痛风病人应限制食盐摄入,每天控制在2~5克。6.供给充足的水分每天应喝水~ml,以保证尿量,促进尿酸排出,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睡前或半夜饮水可以防止尿液浓缩,必要时可以服用碱性药物,肾功能不全时水分应根据病情做适当调整。7.禁用刺激性食物乙醇(即酒精)可使体内乳酸增多,抑制尿酸排出,并能促进嘌呤分解使血尿酸水平增高,诱发痛风发作。因此,痛风患者不宜饮酒,尤其应限量饮用啤酒。此外,强烈的香料和调味品也不宜食用,可可、咖啡、茶可少量食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后台删除。谢谢!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odkq.com//mjccyy/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