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症状 >> 10位名医对痛风的治疗经验,多数已经根治
1历代医家对痛风的论述
《内经》言“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强调外感“风寒湿邪”合而为痹。《景岳全书》谓“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类证治裁》曰:“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医门法律》曰:“痛风一名白虎历节风,实则痛痹也。”
2痛风的中医病机
痛风的发病以肝肾亏虚,脾运失调为本,以湿热、痰浊、瘀血闭阻经脉为标。现代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认为,痛风乃浊毒瘀结,脾肾二脏清浊代谢失常。金实教授也认为,痛风的病机关键是风湿浊瘀,痹阻经络关节。路志正教授认为,肥甘厚味伤脾,久之脾损及肾,内生湿浊毒邪,痰瘀互结是痛风的病机所在。急性痛风初期当属实证,风寒湿热等邪气留滞经络关节,直接影响气血津液运行,导致痰阻成癖,使关节肿大、麻木、变形、疼痛,逐渐形成间歇期痛风。
3痛风的发病特点
痛风发病的典型症状为关节疼痛、肿胀畸形。一般急性发病,其疼痛剧烈难忍,呈“刀割样”“咬噬样”或“烧灼样”。发病时间多以夜间为主,因四肢单个关节剧痛而惊醒,开始是关节刺痛,几小时内皮肤发热及充血,关节肿胀,并有运动障碍。有时患者还可出现恶寒、寒战、高热、头痛、心悸、疲乏、厌食等全身不适症状,高热者体温可达39℃以上。比较严重的痛风患者会出现痛风石,也叫痛风结节。多数患者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或进食高嘌呤饮食、关节损伤等而加重病情。
4痛风的中医证治分型
目前痛风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仍参照《中西参照内科病证治疗学》,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可分为湿热和寒湿两类。湿热证主要表现为第一跖趾关节的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并伴发全身发热,舌苔黄腻,脉滑;寒湿证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急性发作,皮色不变,皮温稍高,遇寒加剧,舌苔白腻,脉细,目前很少见。慢性期可见痛风石形成,以脾肾两虚为主,可分为中焦虚寒和脾肾两虚两类;中焦虚寒可见关节时有肿胀,甚则畸形,伴胃脘部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喜热饮,便溏,舌淡胖苔薄腻,脉细弱等症;脾肾阳虚可见久痹不愈,反复发作,关节肿胀变形,疼痛或酸楚,活动不利,或可触及痛风结节,伴腰酸乏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胖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或沉细等症。
5痛风的中药治疗
多数医家根据痛风病的急性期和慢性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胡氏等治疗痛风性骨关节炎,急性期以温经散寒、发汗解肌为法,并佐清热祛湿浊之法,药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间歇期以益气健脾、渗湿泄浊为法,药用参苓白术散加味。
杨氏针对急性期痛风,治以清热祛风、利湿祛瘀通络,方以宣痹汤加减;缓解期治以健脾益肾、泄浊通络,方用四君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姚氏等予雷公藤或雷公藤多甙片,每日6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1例,局部症状严重者配合外敷膏药,有效率达100%。
张氏等以清热祛风利湿、活血消肿为法,用新癀片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率为94%。
李氏等等以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顾氏等采用点刺放血合拔罐治疗发作性痛风性关节炎42例,取穴以阿是穴为主穴,取曲池、血海、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为配穴,总有效率为100%。
阙氏等以大肠经原穴、肝经原穴、足阳明胃经为主线,选取合谷、太冲、足三里,根据症状缓急,足部疼痛加照海、丘墟、申脉,手及腕关节疼痛加阳池、阳溪、外关,膝关节疼痛加膝眼、鹤顶、血海,疗效显著。
刘氏采用温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1例,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位针刺,总有效率为95.1%。
许氏等自制的黄藤合剂(黄藤、黄柏、土茯苓、萆薢等)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并外敷关节止痛膏(黄藤、川乌、草乌等),取得良效。
傅氏等以金黄散(黄柏250g,姜黄250g,白芷250g,天花粉500g,制大黄250g,制南星100g,炒苍术100g,姜厚朴100g,甘草100g,陈皮100g,共研细末混匀)外敷局部,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有效率达97.62%。
小结
痛风一病起病急,疼痛剧烈,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西医学在痛风的治疗上仍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中医学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基础,对痛风病进行详细的分期分型,并综合运用中药、中成药和外治、针灸等疗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探讨该病的中医证治,为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思路。
更多痛风治疗的名医案例,可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南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kq.com//mjccyy/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