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常识 >> 怎么这么多人得痛风
小刘还是个医学小白的时候,一直以为只有沿海地区的人们痛风发病率高,还记得新闻、报纸上报道过痛风村,总之,小刘狭隘的认为这种病在内陆应该很少见才对。
近几年的病例数量简直触目惊心!若非亲眼所见真的不敢相信,痛风的发病人群已经可以用“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来形容。
家长从1岁开始天天给小娃娃喂各种老火汤,3岁得痛风;每天4碗卤肉饭,8岁男孩得痛风;14岁的孩子平时几乎“以碳酸饮料当水喝”,尿酸值超出正常水平2倍多;痛风发作,24岁的郭麒麟不得不坐轮椅录制节目……
据《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统计:“我国痛风患者超过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年,痛风人数将达到1亿。可以说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
上述病例表明,痛风发病率呈现低龄化趋势,小刘平时见到的病例多数为中老年以及青壮年。多数中老年人手一伸出来就能够明显观察到指关节不同程度的肿胀变形,很多老乡被误诊为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壮年痛风发病多为急性痛风发作,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看了这么多例子,小刘很想知道痛风的成因,以及如何规避患痛风的风险,下面咱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痛风到底是什么。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1]
嘌呤,跟氨基酸一样,都是一种有机物。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成分,还是人体细胞主要能量来源——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主要原料。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每天都会自然产生很多嘌呤,经过肝脏的处理,嘌呤就变成了尿酸。剧烈运动时,会直接导致大量ATP被燃烧分解释放嘌呤;摄入高热量、高嘌呤含量的食物是多余嘌呤的主要来源。随着嘌呤的激增,肝脏也就不停地加班,尿酸就被源源不断地送往血液,这就成了“高尿酸血症”。
痛风具有遗传性
作为一种慢性晶体性关节炎——痛风,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基础。[2]遗传因素影响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单基因遗传病可能影响尿酸代谢通路上的关键酶,SNP则可导致尿酸转运蛋白的差异以及炎症反应的程度。[2]高尿酸血症和尿中尿酸过于饱和,使尿酸盐沉积到肾小管管腔或间质中,导致急性炎性反应。因此,出于对后代负责任的角度,千万要提高警惕!
痛风有哪些诱发因素?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波克拉底就有关于痛风(gout)临床表现的记载。痛风一词源自拉丁文Guta(一滴),意指一滴有害液体造成关节伤害,痛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故名痛风。古代痛风多好发于帝王将相(营养过剩),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尿酸生成增加和(或)排泄减少均可导致HUA的发生。
痛风可伴发肥胖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肥胖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不同体重指数(BMI)的痛风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点,[3]需要针对不同病人给予个体化治疗。
过多高嘌呤含量食物的摄入是痛风发作的主要元凶。很多患者往往是一顿海鲜烧烤加啤酒导致了痛风发作。高嘌呤含量食物主要有:
碳酸饮料或功能性饮料含有大量白砂糖,进入人体后会代谢成果糖,进而转化为可以合成嘌呤的物质,使尿酸增多。
果糖是一种单糖,是所有单糖中最甜的一种。常存在于蜂蜜、水果等高甜度食物中,在植物中也有存在,尤其以菊科植物为多。现代食品工业中,果糖价格低廉,甜度超高,因此被广泛添加使用,超过70%的甜饮料和甜味食品都以此作为甜味剂。果糖进入体内后,会转化成嘌呤的底物,使得核苷的分解代谢增多,促进嘌呤的合成,从而使得内源性尿酸生成增多。果糖诱发代谢异常,大量摄入果糖或蔗糖可刺激长链脂肪酸合成,引起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间接减少肾尿酸的排泄,成为诱发痛风的新因素。忽视果糖对内源性尿酸生成和尿酸排泄的影响,往往造成痛风反复发作,这也是为什么没喝酒吃海鲜尿酸值依旧居高不下,甚至小孩子都会得痛风的主因。
为什么患痛风会关节变形?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液中的尿酸持续增加,多到一定程度,就会析出尿酸晶体。躲藏在关节缝隙中的尿酸结晶一方面诱发白细胞迅速出动,在清理尿酸结晶的同时累及周围关节软组织产生炎症,痛风发作;一方面引起关节附近的组织纤维增生,逐渐融合,包裹成一块结节,即痛风患者常出现的痛风石。在患者耳郭、关节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周围皮下可见。痛风石是淡黄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或赘生物,质地偏硬,类似石子。[2]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四肢形成的痛风石,不仅严重影响肢体外形,甚至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神经压迫、皮肤破溃、窦道经久不愈,须接受手术治疗。[4]
痛风的中医辩证
痛风之名见《格致余论》。痛风中医又称“痛痹”、“白虎风”、“历节风”等。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虚、脾气虚,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煎外感风寒湿邪,血脉瘀阻经络凝闭,气血运行不畅,痰、瘀、湿、热胶结关节、骨骼,而致关节红肿热痛,皮下结节形成。本病之标为湿毒内滞,闭阻经络,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关键所在。其本在于,或因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或由于肾气亏虚,气化失责,致浊毒流助于关节精髓。
湿热阻痹:下肢小关节突然红肿热痛,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宜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瘀热内郁:关节红肿刺痛,肌肤色紫暗,病灶周围或有硬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宜清热化瘀通络;
痰湿阻滞: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伴面浮足肿,胸脘痞闷,舌胖质暗,苔白腻,脉缓或弦滑。宜化痰除湿,舒筋通络;
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疼痛变形,昼轻夜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屈伸不利,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
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痛处不移或游走性疼痛,阴雨天加重,关节重着肿痛,舌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病势较急,舌红苔黄脉滑数。宜清热通络、祛风胜湿;
痰瘀痹阻:痹证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舌淡体胖或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宜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肝肾亏损:痹证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或游走性疼痛,或酸楚重着,甚则关节变形,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色无华。宜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
这是小刘收集各方资料进行的总结,如有遗漏或错误欢迎指正。
饮食疗法是比较普遍和健康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减少食用高嘌呤食物、高脂类食物,如肉类、野味、海鲜、含酵母食物和饮料等;尽可能食用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如大米、小麦、淀粉、高粱,鸡蛋、猪血、鸭血
等。多运动,加强锻炼,排出人体多余脂肪。[5]
运动防痛风坚持4项原则[6]
防治痛风,必须标本兼治,控制饮食,严格限制嘌呤含量丰富的食物,注意减肥,控制体重,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1、不宜剧烈活动:一般不主张痛风患者参加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体力劳动,例如打球、跳跃、跑步、爬山、长途步行、旅游等。这些剧烈、最大、时间长的运动可使患者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肌酸等排泄减少,出现高尿酸血症。因此痛风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体力活动。
2、坚持合理运动方法:痛风患者不宜剧烈活动,但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运动。如散步、匀速步行、打大极拳、跳健身操、练气功、骑车及游泳等,其中以步行、骑车及游泳最为适宜。这些运动的活动量较为适中,时间较易把握,只要合理分配体力,可以既起到锻炼身体之目的,又能防止高尿酸血症。
3、运动与饮食结合起来:单纯运动锻炼并不能有效降低血尿酸,但与吃随低食物结合起来则会显著降低血尿酸浓度,起到预防痛风发作、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在痛风病人的饮食保健上,一是要避免随食低嘌呤食物,如咸猪肉、鹅肉、牛羊肉、凤尾鱼、沙丁鱼、鱼卵、酵母等;二是要多饮水,每日饮水应在毫升以上;三是积极戒酒;对于甜度高的水果要适量摄入,更不能把果汁当水喝,对于痛风患者最好的饮料就是白开水。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各类烘焙甜点摄入量。
4、痛风发作时应停止体育锻炼,即使是轻微的关节炎发作也宜暂时中止锻炼,直到恢复后再考虑重新开始锻炼。适当地进行运动,对于痛风的恢复具有帮助作用。不过,在锻炼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毕竟剧烈的运动也是痛风的主要病因,过度劳累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痛风是慢性骨病,需要持续地进行治疗,患者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参考资料:
1.中国痛风诊疗指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2.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遗传学背景.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3.不同体重指数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中华内科杂志
4.四肢痛风石的手术技巧及治疗体会.中华手外科杂志
5.痛风知多少:该如何预防和治疗.人民网
6.合理运动远离痛风.人民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