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饮食 >> 年医院消化病院十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消化病院全体医护人员不忘初心、坚守岗位、共克时艰,虽历经波折,仍收获满满。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年消化病院的大事件。
1
勇敢抗疫,危难面前见精神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郑大一附院消化病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在郑大一附院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岗位,保证了消化病院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勇敢无畏的优秀分子!赵丽霞总护士长出征武汉,赵晔副教授援助信阳,孙艳副教授、王盟副教授、张惠霞副教授、仝亚林医师、李德亮医师、孙冰华医师、赵雨佳护士等人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展现出了消化病院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不畏艰辛”的精神。
疫情期间,消化科及消化内镜中心工作没有停歇,完成了许多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
2
团结奋进,复工复产奔向前
?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消化病院全年门诊服务患者28.32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6万人次,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量11.2万人次,其中内镜下治疗例,三四级手术例。
?两项新技术的定价申请成功获批: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和经内镜保胆取石术。
3
面向全国,传道授业为基层
?刘冰熔教医院开展了郑大一附院首次省外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并建立了工作站。
?大力推广ERAT技术。年成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共4个"无创阑尾炎诊疗中心"。于广东省举办两期中国ERAT技术研讨会。目前,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开展了ERAT技术。
?举办两期LBR消化内镜高级训练营医院消化夜校课程。
?李东颖医院开展驻扎式帮扶工作。
4
不断开拓,历尽艰辛勇创新
?年,“内镜下消化道全层联合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无法外科手术的非早期消化道癌”新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与我院胸外科联合,成功实施“经颈部双镜联合双向胸部无切口进展期食管癌根治术”。
?郑大一附院消化病院主持并与兄弟院校联合研制的机器人内镜取得初步成果。
?3D内镜研制取得实质性突破。
?经人体自然腔道手术(NOTES)累计突破例。
5
言传身教,一丝不苟育新人
?注重研究生培养,常年坚持英文文献的抄读学习。即便在疫情期间,也坚持每周一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英文文献抄读。同时也在疫情期间带领学生学唱英语歌曲、背诵英文抗疫诗歌等。
?SAIFULLAH的硕士毕业论文“经自然腔道内镜下保胆胆囊取石术”获郑州大学优秀研究生论文。
?周洋洋、郑士蒙荣获“国家奖学金”。
?宋明洋论文“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发表于American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
?张远英获“年郑州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
?周洋洋、周思然、方蒙、郑士蒙、宋明洋、SAIFULLAH、刘爽、李珂、闫晓辉共9名研究生获医院“优秀研究生”称号。
6
举办会议,学术交流促发展
?年成功举办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年会之单孔腹腔镜TEMNOTES专委会会议;“第四届中国中原NOTES暨内镜治疗技术国际高峰论坛”,特邀美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等多名国际知名学者在线/录播视频讲座,在线观看人次超14万。承办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消化内镜学组手术在线转播。
?消化病院专家在国内各类学术会议上进行线上、线下讲座及手术演示百余场。
?刘冰熔教授受邀参加“澳门胃肠肝病学会10周年年会”,并作报告。
7
学术成果,团结合作百花开
?年,消化病院医护人员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共发表/接受SCI论文21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为10.分。
?和甲状腺外科邱新光教授团队联合完成“软式内镜下经唇下入路甲状腺切除术的动物实验研究”,成果在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IF:6.89)杂志上发表,杂志编辑在文末对该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杂志还邀请刘冰熔教授和邱新光教授对这一研究相关问题进行视频解答,在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官方推特上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kq.com//mjccby/1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