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饮食 >> 肺结节术后半年,她登上了南太行山,呼吸顺
“崔医生,我今天登上了南太行,呼吸顺畅,心情舒畅,整个人感觉非常好!“
近日,医院胸外二病区的老患者魏女士特意给崔东副主任医师打来了电话,诉说她手术后半年登山的感觉,感叹胸外科手术的精湛。
“真的很感谢医院,不仅治好了我的肺,还让我有了新的人生,重新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感受美好的生活。”
爱好摄影的魏女士还发来了她在南太行登高远眺拍摄的美景照。照片中漫山遍野的红叶如霞似火,重峦叠嶂间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溪流从山中蛇形穿过,蜿蜒在天高云淡的晴空下,如同一幅绚烂瑰丽的风景画卷。
可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魏女士无比焦虑。
原来,魏女士今年年初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后段可见一直径6mm的磨玻璃结节,不排除肿瘤性病变的可能。
自从发现肺结节被告知有可能是肺癌后,魏女士就十分的恐惧和焦虑。先是在短时间内频繁做CT,医院之间反复就诊咨询,医院建议可以观察随诊,医院建议应该立刻手术切除。
后来,魏女士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拿起手机,搜索肺癌的相关科普,在各种平台不断地搜,不停地看。
了解到越多,魏女士内心就越忐忑,今天担心自己是浸润性腺癌,明天担心会不会等几个月就发生全身转移,后天又担心手术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创伤今后生活不能自理。
到底是应该观察还是尽早手术,魏女士每天就生活在无比纠结之中,整个人越来越焦虑,甚至抑郁,出现了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食欲下降、疲乏无力、便秘,短短2个月,体重下降了好几公斤。
看到母亲的身体和心理受到如此大的影响,魏女士的女儿十分担忧,她多方打听,了解到医院作为省内一家以治疗心胸疾病为特医院,设有专业的肺结节门诊,在肺结节诊疗领域经验丰富,专科特色突出,专业技术先进。母女俩商量后,决定到医院就诊看看。
某周一的上午,魏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肺结节门诊,慕名找到了我省知名胸外科专家,河南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医院院长助理、胸外科一、二病区主任钱如林主任医师。
钱如林主任在诊室详细查看过检查资料后告诉魏女士:右肺上叶这个肺结节的形态和特征,符合早期肺癌的表现,考虑是微浸润腺癌的可能性大,建议手术切除,肺微浸润性腺癌术后10年复发率基本为0,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手术可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手术方式可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尽量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减少对肺功能的影响。
随后,针对自己的疑惑,魏女士又提出了几个问题,钱如林主任也都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
魏女士听了钱如林主任的一席话,感觉字字在理,全部说到了她的心坎里,让她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魏女士当即决定入院接受手术治疗。
第二天,魏女士办理了住院手续,入住胸外科二病区,主管医师崔东副主任医师和病区护士长张会民热情地接待了她,为她安排了术前的检查与准备。
魏女士在病区发现有不少和她情况类似的病友,而且大都做完手术没几天就康复出院了。她急切地问:“我手术后也可以几天就出院吗?”
崔东非常肯定地告诉她:“没问题,现在都是胸腔镜微创手术,结合加速康复的措施,只要没有合并其他的合并症,术后3到5天就可以出院,比治疗个胃肠炎的时间可能都要短。”
入院第3天,魏女士迎来了自己的手术。钱如林主任带领崔东副主任医师、陈茂林主治医师,为她实施了微创胸腔镜右肺上叶后段切除切除术,手术病理与术前判断一致,是微浸润腺癌。
在胸外二病区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下,魏女士术后4小时就可以下床运动、进食,术后第2天拔除胸腔引流管,第4天便出院回家。
三维重建
除去了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的魏女士回到家后,终于告别了那种吃不好、睡不好的状态,她每日坚持活动和锻炼,身体恢复得也很快。看到母亲的身体日渐康复,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魏女士的女儿终于放下了心,暗自庆幸选择了这次治疗。
术后半年,魏女士感觉身体一切正常,她经常会去公园或者广场锻炼,每天步行都在1万步以上,爬楼梯一口气可以上五楼,复查了胸部CT也提示恢复良好。深秋的季节,她决定和家人一起去家乡的南太行山登山赏红叶。
魏女士的女儿说,肺结节手术对她母亲好像并没有太大影响,爬山速度一点都不慢,甚至为了找到适合登高远眺欣赏美景的最佳位置,有几次都跑到了全部家人的前面,精神头十足。
崔东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对于需要外科治疗的肺结节,手术方式如果是肺段或楔形切除,对肺功能影响是比较小的。临床工作中,医生经常碰到“肺结节综合征”的病人,主要表现为焦躁、情绪低落,由于心理负担过重,也会相应出现很多躯体化症状,包括∶胸闷、胸痛、乏力,失眠等,“作为专科医生,我们不仅要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还要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推广科普宣讲,杜绝‘肺结节焦虑’。”
(医院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