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今年40岁,是一家公司的管理人员,平时工作忙,也不怎么爱运动。周末,李先生和同事相约在附近的海鲜餐厅放松放松,大家一边畅饮啤酒、一边吃着餐桌上的海鲜,好不过瘾。不料,到了半夜,李先生大脚拇趾侧边的关节却痛得不得了,好像被老鼠咬一样,红热肿痛,捱到天亮求诊,医生诊断可能是痛风急性发作。

李先生很纳闷,一起去放松的同事里边,为什么只有他会痛风呢?医学界既往的认识是:容易痛风的患者可分两种,一种是富人,一种则是穷人。有钱人是因大吃大喝导致痛风,而住在东南亚或是南洋,收入较低的穷人则是靠海吃海,因为海产吃多所致。

男性40岁后痛风机率大增

痛风的发生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黄帝内经》将男人的生理盛衰以8年为一个阶段,男性在40岁后肾气由盛转衰,因此发生痛风的机率开始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至于女性则以更年期为分界点,更年期过后,发生率会逐渐增加。

由于痛风的发生与饮食有关,临床上也发现,男性患者较女性多,推测可能与男性的饮食习惯和生活压力有关。至于遗传方面,目前没有定论,但如果很年轻就发生痛风,不排除可能与基因有关。

尿酸过高引发痛风

尿酸过高是痛风发生的重要因子,但研究发现,约8成高尿酸血症者终生未发生痛风,而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后续白细胞吞噬的动作。尿酸盐结晶有时比白细胞还大,白细胞要吞噬结晶体并没有那么容易,有很多因素在综合诱导。因此,血尿酸高未必会导致痛风发作,而有些人的尿酸值只是稍微偏高一点点,就导致了痛风发作。

除了尿酸偏高之外,若患者的关节曾受过伤,也较容易诱发痛风。此外,药物或饮酒、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也能诱发痛风发作。虽然痛风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但也不能让自己过于饥饿,一旦太过饥饿,人体会自动的消耗某些物质当做热量,产生会影响尿酸排泄的酮体。

嘌呤摄入太多或代谢不良造成尿酸高

痛风的发生与高尿酸血症息息相关,嘌呤经由人体中的某些酶转变成尿酸,由肾小球过滤后,再行吸收,之后再清除,经由过滤、再吸收、清除3步骤,进行微调。一般来说,前两个动作不会有太大的状况,通常是最后肾小管的清除能力出了问题,造成了高尿酸血症。

尿酸过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因素:一是肾小管可能因高血压或是糖尿病等原因,影响了尿酸的清除能力,但患者的肾脏并没有问题;二是可能为某些酶的缺陷,使得嘌呤代谢异常,产生过多的尿酸。此外,药物与酒精对血尿酸也会造成影响。

虽然尿酸过高未必会造成痛风,但理论上,如果男性的尿酸值超过,女性超过,近半数必定会发生痛风。

单一关节红肿热痛

除了根据生化检查,确认自己是否有血尿酸偏高的危险因子外,在痛风急性发作的前几个小时,有些患者会开始觉得脚的大拇趾等关节有怪怪的感觉产生。患者可能在傍晚时会觉得脚的大拇趾,或是后脚跟有点类似扭伤的感觉,到了半夜,因气温下降,尿酸溶解度变差,痛风就开始发作。

痛风发作时,大部分患者顿时感到疼痛不已,有患者形容好像被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咬伤,也有患者认为像被火钳烫伤,既痛又热,外表红肿。这种单一关节的急性发作是痛风最典型的表现。

痛风发作次以上可确诊

虽然尿酸高是痛风的重要参考指标,但临床诊断除了评估患者的尿酸值之外,通常会在病人发作两次以上时,才确诊为痛风。若只是一次性的发作也可能是因手术或是感染所诱发。

确切的痛风确诊方式应该是:当痛风发作时要抽关节液,藉由偏极光显微镜看到有针状的尿酸盐结晶,且看到白细胞正在吞噬这些针状的结晶物。临床上,即使患者尿酸偏高,症状也完全符合痛风的标准,但因为患处关节较小,未必抽得到关节液,也未必可以看到白细胞吞噬的动作。因此,只要尿酸高,且有重复性的急性发作、单发性的关节炎,临床上即可判断痛风。

痛风发作时可给予消炎止痛药,缓解不适症状,即使未经治疗,症状在1周左右也可望解除。但要注意的是,症状解除,并不代表尿酸已经下降,必须再评估后续的治疗策略。

反复发作者关节易受损

痛风急性发作多累及单一关节,但也可能出现多关节的症状。发作的部位常见于大脚趾、后脚跟、膝盖,也可能出现在手腕处,因手腕部位有腕隧道,一旦痛风发作,会压迫神经,造成神经麻痹,影响活动,甚至破坏神经。

有些患者痛风终身只发作一次,但大多数患者则是经常性的反复发作。因痛风急性发作时会破坏患者的关节组织,若经常发作,关节会受到破坏。有些患者历经反复的急性发作后,身体的很多部位会经常感到酸痛,且没有特定的酸痛部位,即发展为慢性痛风。

除了疼痛之外,痛风结节也可能囤积于皮下,特别是关节周边,患部会有一颗一颗结石沉积,一旦出现痛风结节,就很难消除,使得关节持续受到破坏,甚至导致关节变形,也可能进一步成为尿路的尿酸性结石,或是小的痛风石沉积在肾小管内,破坏肾小管,影响肾功能。

尿酸过高也可能伤肾

血中尿酸的正常值,男性是40以下,女性是以下,但尿酸高是否就得治疗,一直有争议。通常,尿酸愈高有可能对肾脏的伤害愈大,如果尿酸值已超过,可能会有微小的痛风结石沉积在肾小管内,有伤及肾脏的危险,这时因考虑到肾脏的健康,需评估治疗的需求性。此外,若患者已经痛风发作,或是检查出有尿路结石,则需接受治疗。

若尿酸值只略高于标准值一点,则可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后续的处置。医生通常会建议病人饮食尽量清淡,不要大吃大喝,海鲜、内脏与酒也要减量。

先缓解疼痛,再降尿酸

临床上,若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医生会先给予消炎止痛药,缓解患者的症状,之后若尿酸值仍然超过,再考虑采取药物治药,评估给予尿酸清除促进剂,或是尿酸产生抑制剂。

当痛风发作时,如果只给予降尿酸药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症状,确切的原因目前并不清楚,可能是药物抵制了酶合成尿酸的同时,也让酶一时无法处理尿酸,使尿酸排不出去,亦或在发炎部位的酸性环境之下,尿酸如有变动更易结晶沉积,使症状加剧。因此,在急性期时应先解决患者疼痛的问题,之后再评估降尿酸的需求。

未治疗,1年内近8成复发

痛风发作后,即使没有接受治疗,大多在1周内症状即会自动解除。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若未接受治疗,1年内约有7至8成,会再发生第次痛风。由于1年内复发的机率很高,患者一定要接受追踪,并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减少再发作的机会。

医生通常会先以药物降低患者的尿酸值,约3个月后评估药物的效果,若患者尿酸值已降到正常值,可考虑暂时停药,等3个月后再行评估。通常患者尿酸偏高,即提示身体机能对尿酸的清除能力不好,若患者停药后,尿酸再度升高,还是得继续用药。以住的处理方法是,服用降酸药两年即可停药,但研究发现,多数患者一旦不吃药,尿酸值会再慢慢升高。跟其他慢性病一样,痛风要吃多久的药物,还很难论定。

我国潜在痛风危险群逾亿

虽然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痛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从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报道的痛风患病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之间,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与痛风密切相关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更高中,据统计,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亿!

我国痛风发病的盛行与北美、欧洲的调查相比高出许多。美国和欧洲的调查显示,痛风盛行率是1%,约为我国的1/。尽管在饮食结构上,欧美比国内看起来要更易罹患痛风,但两者盛行率却相差悬殊,主要还是对痛风的定义不同所致。

依国外的定义,必须由关节抽取出患者的关节液,并从关节液中观察到白血胞吞噬尿酸盐结晶才能诊断为痛风。而在国内临床判断,只要患者的症状符合痛风的表现,且排除是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关节炎,即可认定为痛风。相较于国际标准,国内的定义较为宽松,使得盛行率较国外高出许多。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主治白癜风疾病
主治白癜风疾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kq.com//mjccwh/96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