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病因 >> 痛风治疗浅见,痛风的发病存在着明显的诱因
痛风是遍布全球的世界性疾病,绝大多数为原发性痛风,其病因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环境因素尤其是生活条件对发病有重要影响。过去痛风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多见,但近20年来在亚洲地区国家,尤其是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
1、痛风的临床表现及危害
(1))特征性关节病变。分为急性伴发关节炎和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2)痛风石形成。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为尿酸盐沉积于组织器官所致,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可见于任何部位,尤以关节和肾脏为多见;(3)肾脏损害。常见的肾脏损害有以下:慢性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
2、痛风的临床分类及特点
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痛风为原发性痛风。常伴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和冠心病。而大多数的病因尚未阐明。继发性痛风,是指由其它疾病导致尿酸排泄障碍或间接的因素使尿酸生成过多。例如临床疾病引起的尿酸排泄障碍:慢性肾衰、铅肾病、多囊肾病、高血压病、脱水、限盐、饥饿、糖尿病酮中毒、乳酸中毒、肥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妊娠中毒症、尿崩症。药物也可引起尿酸排泄障碍:酒精、利尿剂、小剂量水杨酸、吡嗪酰胺、滥用泻药、左旋多巴、甲氧氟烷。另有其他一些疾病造成尿酸生成过多,如遗传性酶缺陷(HGPRT缺乏)糖原I型贮积症。白血病、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症(MDS)、地中海贫血及某些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尤其是接受化疗与放疗者。其他一些如低血压休克、呼吸循环衰竭、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癫痫大发作、大面积烧伤、过量饮酒、各种慢性缺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高山缺氧症。在某些疾病情况下,如银屑病、癫痫持续状态、急性烟雾吸入、过度剧烈运动、组织低灌注、外科手术及危重病症等;以及某些果糖、酒精摄入过多。均可引起体内ATP降解加速形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3、痛风的诱因
痛风的发病存在着明显的诱因:
(1)饮食习惯,早在古代即已将痛风与暴饮暴食联系起来。痛风的发病与进食高嘌呤、高蛋白食物有密切关系。50%上痛风患者超过标准体重的15%或更多,3/4患者高甘油三脂血症,而后者与肥胖又有密切关系。大量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体重呈正相关,而且痛风患者的体重指数均有明显升高。痛风患者,尤其是中老年常伴有脂质异常、肥胖、葡萄糖耐量异常(LGT)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易合并心、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
(2)饮酒,不少学术观点认为在高嘌呤高蛋白饮食之中大量饮酒,这是造成痛风发作和加速继发痛风的重要诱因;
(3)疾病:痛风是合并或者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二者的关联可能是由于诱发因素的联系,或者类似的饮食习惯或治疗药物等原因造成;
(4)药物:如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塞等)、速尿、毗嗪酰胺、烟酸、华法林等抑制肾小管分泌酸。
痛风患者一旦确诊,应经常注意调理饮食,适当休息和运动,积极配合治疗,预防血尿酸升高。(1)饮食:低嘌呤、低蛋白、低脂肪及低盐摄入,素食以碱性食物为主,鼓励多饮水不饮酒。对高尿酸血症并有慢性结节肿,尿酸性肾结石,严重的痛风及有急性发作者,应严格饮食限制;(2)休息与运动: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应该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明显缓解。间歇期应多活动、锻炼,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机体功能,并有利于局部关节的循环,从而减少发作的频率;(3)勿用降低尿酸排泄的药物:阿斯匹林、利尿剂、保泰松,维生素B1、B12、青霉素等药物可导致继发性痛风;(4)定期门诊复查:痛风虽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治疗是可以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复发作及并发症的发生。坚持长期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定期复查血尿酸、尿尿酸水平、观察疗效,调整药物剂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