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病因 >> 痛风的康复治疗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
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检测的浓度为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超过此浓度时尿酸盐即可沉积在组织中,造成病理学改变,其中男性:>umol/L(7.0mg/dl),
女性:>umol/L(6.0mg/dl)。
认识尿酸
大致说来,我们身体里的尿酸大约有三分之一来自食物(即外源性尿酸),三分之二则由人体的生命活动自行产生(即内源性尿酸)。
内源性尿酸
衰老的细胞死去时,分解释放出来的嘌呤;ATP作为能源被消耗时,残留下的嘌呤;经过一些酶的作用,就生成了内源性尿酸。
外源性尿酸
我们每天饮食里含有嘌呤类化合物、核酸以及核蛋白等物质,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也是尿酸形成的原材料,在一些酶的作用下,生成外源性尿酸。
大部分的嘌呤都将在肝脏中经过氧化代谢,变成尿酸。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酶参与。这些酶大致分成两类:促进尿酸生成的酶和抑制尿酸生成的酶。两者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当前者作用强于后者时,就会导致体内尿酸的升高。
尿酸的排泄
产生的尿酸主要经过肾脏和肠道排出。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途径,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尿酸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另外的三分之一则通过肠道排出,或者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
可想而知,当肾脏的功能出现问题,尿酸排泄不畅快时,也会导致体内尿酸的升高。
同样的,体内长期的高尿酸状态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损害肾脏功能。
高尿酸血症不等于痛风
5%-18.8%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1%痛风患者血尿酸始终不高;1/3急性发作时血尿酸不高。所以不能根据高尿酸血症就确诊痛风,高尿酸血症属生化类型,痛风属临床疾病。
痛风的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三项中一项者可确诊:
①关节液白细胞内有尿酸盐结晶;
②痛风结节针吸或活检有尿酸盐结晶;
③具有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2项中6项以上者。
(注:痛风的ACR诊断标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在1天内炎症进展高峰;单关节炎发作;整个关节呈红色;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单侧第一跖趾关节炎发作;单侧跗骨关节炎发作;痛风石;高尿酸血症;X线片显示非对称性的关节肿胀;X线片显示皮质骨下的囊性变而无骨侵蚀;发作时关节液生物学培养为阴性。须满足至少6条或以上标准)。
痛风的治疗
治疗痛风需要遵循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痛风根本的原因是血尿酸高,所以降尿酸药物是治疗痛风的基石,降尿酸无非通过抑制尿酸生成、促尿酸排泄和分解的药物来发挥作用,而痛风发作期需要抗炎止痛药物来解除患者的痛苦。
所以治疗痛风的药物可分为两大类:降尿酸药和消炎止痛药,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降尿酸药降尿酸药包括促尿酸排泄药、抑制尿酸生成药、促进尿酸分解药及碱化尿液药。
1、促尿酸排泄药:丙磺舒、苯溴马隆、苯磺唑酮
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尿酸。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对于24小时尿尿酸排泄3.57mmol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不宜使用。在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①丙磺舒:主要在痛风发作间期和慢性期使用以控制高尿酸血症,适用于血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每天尿酸排出不多的病人,也用于噻嗪类利尿剂所致或有发生痛风危险的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一般不作为癌症治疗所致高尿酸血症的辅助治疗。
服药期间需要喝大量水,并加服碳酸氢钠,防止尿酸盐在泌尿道形成尿结石。肾功能低下,对磺胺类药过敏者慎用,不与利尿酸、氢氯噻嗪、保泰松、吲哚美辛及口服降糖药同服,伴有肿瘤的高尿酸血症者,或使用溶解细胞的抗癌药放射治疗患者,均不宜使用本品,因可引起急性肾病。
②苯磺唑酮:保泰松的衍生物,具有强力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的作用,从而促进尿酸的排泄。一次服药作用持续10小时。适用于慢性痛风,痛风性关节炎。同丙磺舒,能抑制造血功能,长期应用时应定期检查血象。
③苯溴马隆:苯骈呋喃衍生物,具有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作用因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口服易吸收,其代谢产物为有效型,服药后24小时血中尿酸为服药前的66.5%。用于治疗痛风。
与乙酰水杨酸及其它水杨酸制剂、比嗪山胺同服,可减弱本品的作用。不良反应较少,仅少数病人可出现粒细胞减少,故应定期查血象。服药期间如痛风发作,建议所用药量减半,必要时可服用秋水仙碱或消炎药以减轻疼痛。不宜与水杨酸类、吡嗪酰胺类、利尿酸、噻嗪类利尿药合用。
中至重度肾效用侵害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20ml/min)及患有肾结石的患者,孕妇、妊娠期妇女以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治疗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治疗初期饮水量不得少于1.5-2升),以免在排泄的尿中由于尿酸过多导致尿酸结晶(喝水少会造成结石哦)。定期测量尿液的酸碱度,为促进尿液碱化,可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或枸橼酸合剂,并注意酸碱平衡,病人尿液PH应调节在6.2~6.8之间。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2、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
①别嘌醇:该品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后者能使次黄嘌呤转为黄嘌呤,再使黄嘌呤转变成尿酸),使尿酸生成减少,血中及尿中的尿酸含量降低到溶解度以下的水平,从而防止尿酸结石的沉积,有助于痛风结节及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
别嘌呤醇不良反应较多,包括胃肠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肾脏损害(浮肿、少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等)、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或贫血等)和过敏反应。服用别嘌呤醇除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外,还须注意过敏反应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皮疹,发生于四肢、躯干皮肤,常伴瘙痒、发热等,严重者危及生命。
别嘌呤醇引起的过敏反应潜伏期长,一般在用药1~3个月内发生,症状由轻至重,极易引起患者甚至医务人员的忽视。因此,服别嘌呤醇的患者如有皮疹伴随发热,首先要考虑别嘌呤醇过敏,应立即停药,给予对症处理。
别嘌呤醇一般从小剂量起使用,就是为了规避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更青睐合并肾功能不全和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的患者,这类患者更需加强防范。
②非布司他: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适用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本品用于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是目前副作用最小的降酸药物也是最贵的降酸药物,正在服用硫唑嘌呤、巯嘌呤或胆茶碱的患者禁用本药。
3、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拉布立酶、聚乙醇尿酸酶
这两种药物主要用于重度高尿酸血症、难治性痛风,特别是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或急性尿酸性肾病。
拉布立酶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容易引起超敏反应,此外其半衰期短,须反复给药,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应用。聚乙醇尿酸酶在免疫原性和半衰期方面有所改进,用于不能适应或忍受常规治疗痛苦的成人痛风患者。
4、碱化尿液的药物
主要有:碳酸氢钠片、枸橼酸钾钠合剂、枸橼酸氢钾钠、乙酰唑胺。
以上药物具有碱化尿液的作用。由于尿中的尿酸存在游离尿酸和尿酸盐2种形式,作为弱有机酸,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可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盐,利于肾脏排泄,减少尿酸沉积造成的肾脏损害。
痛风患者的尿pH值往往低于健康人,故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特别是在开始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尿pH值,使之保持在6.2~6.8之间,同时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二、消炎止痛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非甾体类抗炎药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为一线用药。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灭痛等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必要时可加用胃粘膜保护剂及质子泵抑制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胃肠道反应较少,但应注意其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2、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秋水急性期是最见效的,秋水加上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冷敷12小时就能缓解大部分急性发作疼痛)。
3、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全身反应,但应除外合并感染。对于多关节或严重急性发作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痛风急性期的治疗中,激素并不是痛风止痛的首选,激素是我们武器中的最后王牌。很多患者朋友都会「谈激素色变」,因为我们听说太多关于激素的「负面新闻」:例如吃了激素变胖、用了激素之后股骨头坏死了、并发了严重感染死亡等等。然而,任何药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多少会使人体受到一定的影响,激素也是如此。激素在风湿疾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只要合理用药,激素对于部分痛风患者或是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都是最好的朋友。激素是什么?说白了,它就是我们身体里分泌出的一种物质,具有抗炎、抗免疫、抗毒素和抗休克作用,运用恰当,往往可以起到控制病情,减少损害,力挽狂澜,甚至起死回生的作用。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在急性发作期使用,能够迅速缓解急性发作,减轻痛苦。
应用激素
1.什么情况能用?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其他药物缓解疼痛无效时,可以考虑短期内使用激素。
2.如何使用?可以采用口服、静脉给药,推荐使用30~60mg的泼尼松或等同于该剂量的其他激素剂型,维持1~3天,在接下来的1~2周内逐渐减量至停用。
3.症状多久缓解?大部分痛风急性期患者在应用激素后12~24小时之内症状缓解至消失。
4.对身体有影响吗?一般而言,短期内的激素使用对我们的身体是影响不大。对于仅有1~2个关节受累的痛风急性期患者,有时还可采用局部的关节内激素注射,可以采用更小的剂量,进一步减少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所谓的「神药」值得注意的是,激素「立竿见影」的作用也极易被一些江湖游医所利用。他们往往在自配的药物中加上激素成分,却虚假宣传为「纯中药制剂」、见效快、无副作用等等,有些患者长期服用这种「神药」,不仅延误病情,更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因此,痛风的朋友们病情变化时,还医院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是否使用激素也需要由临床医生来决定。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止痛治疗只是为了缓解症状,各位痛风病友们,防止痛风发作更重要的是平日饮食控制以及积极进行降尿酸的治疗
引起痛风的相关因素
除了遗传易感性之外,目前研究发现,饮酒(啤酒与白酒),大量食用肉类、海鲜(如贝类)、动物内脏,饮用富含果糖的饮料,剧烈运动,突然受凉,肥胖,疲劳,饮食、作息不规律,吸烟等均为痛风的危险因素。
痛风的饮食
痛风病人应该多吃低嘌呤的食物,少吃中嘌呤的食物,不吃高嘌呤的食物,还要注意不要喝酒。但很多痛风病人并不知道哪些食物的嘌呤含量高,哪些嘌呤含量低,通过下面的表,就可以很直观了解我们应该多吃哪些,少吃哪些了。
一、痛风患者可以吃的食物
食物热量脂肪嘌呤名称(千卡)(克)(mg)菠菜..3奶粉..7莴仔..2柠檬.33.4鸡蛋白.7鸡蛋黄.72.6芹菜.38.7辣椒..2姜.25.3白菜.39.7葱头.48.7橙子.23橘子.22.2西瓜.11.1苹果.21.3猪血..8海参.14.2白米..4玉米.69.4面粉..1蜂蜜.21.2马铃薯.33.6二、痛风不能吃(尽量不要吃)的食物
食物热量脂肪嘌呤名称(千卡)(克)(mg)蛤蛎.豆芽.乌鱼..2干贝.带鱼.6鸡肝..5海鳗979.5香菇.4猪肝..1秋刀鱼..4小鱼干..9草虾..2牡蛎.三、痛风患者可适当吃一点的食物
食物热量脂肪嘌呤名称(千卡)(克)(mg)猪脑..3绿豆..1猪肚..4油菜..2红豆..2猪大肠..8茼蒿菜..4黑豆..4羊肉.5牛肉19..7花生..3豆腐2..5鳝鱼..8豆干..5海带..6豆浆..75金针菇..9鸡腿肉..3鲫鱼..1蘑菇..4鸡胸肉..4红鲋..3栗子..6莲子5..9猪肉..6螃蟹..6痛风发作主要表现为急性的剧烈疼痛、红肿,慢性期出现肾损害和痛风石形成;痛风的治疗急性期消炎止痛,间歇期降尿酸;降尿酸的目标为:umol/L或umol/L。
痛风能治愈也不能治愈
痛风不能治愈的理由
不管是患者还是医生,很多人认为痛风是不可治愈的。
原因如下:
人都有七情六欲,没有人愿意过苦行僧的生活,难免偶尔放纵一下。而大酒大肉后,痛风就容易再次发作。建议痛风患者管住嘴、迈开腿、控制体重多饮水!
没有高尿酸血症就没有痛风,这是没有争议的。
纠结于痛风能不能治愈其实没太大意义。明确的是,尿酸一定要持续达标。尿酸一旦持续达标,痛风性关节炎会越发作越少,慢慢的就不再发作了。
本文版权归丁香园医生所有
祝您早日康复医院中医外治中心
(康复楼二楼)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