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症状 >> 深入专业解读痛风,不要让一句痛风就解释了
不同时期的痛风其表现症状也大有不同,单是早期的痛风病就分为三类,受血尿酸浓度的影响,尿酸不同程度的沉积导致了关节不同程度的损害,具体类别及症状详解如下。
痛风病早期的详细分类及症状
痛风病发作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血尿酸浓度的升高,因此血尿酸的变化无疑是痛风患者病情变化的关键,尿酸盐沉积的程度不同,其症状发作的时期也不尽相同。
一、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仅有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从尿酸增高到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几十年,有些终生不出现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一般最终5%-12%的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
1何谓高尿酸血症?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高尿酸血症(HUA)是指血尿酸盐水平升高,超过血清单钠尿酸盐溶解极限(摄氏37度时溶解度为6.8mg/dl)。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男性健康人群血尿酸值上限为7mg/dl(μmol/L),女性为6mg/dl(μmol/L)。若血尿酸水平7mg/dl,痛风发生风险开始增加。2高尿酸血症就是痛风吗?如果患者血尿酸水平7mg/dl,但无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盐结石等表现,临床上称为无症状性HUA,其在成年男性中的发生率为5%~7%,我国已达16.8%~18.3%。然而,一旦无症状性HUA者出现关节炎、痛风石或尿酸盐结石之任一表现时,则标志着无症状性HUA的终止和痛风的开始。因此,无症状性HUA被分类为痛风关节炎的第一期。多数HUA者可终身无症状,但向痛风转变的风险随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加。有资料显示,痛风5年累计发生率在血尿酸水平6mg/dl者中为0.5%,在血尿酸水平7~7.9mg/dl之间者中为2.0%,而血尿酸水平10mg/dl者中则高达30.5%。无症状HUA并非痛风,亦非血尿酸增高者均可转变为痛风。故至今,学者们不主张对无症状HUA患者进行降尿酸治疗。3哪些因素升高血尿酸水平?血尿酸增高可源于尿酸产生过多,如高嘌呤饮食、酗酒、尿酸排泄减少(如肾功能不全)或两者兼有。近几十年,导致HUA的因素明显增多,如高血压、慢性肾病、肥胖、代谢综合征、不健康饮食及广泛使用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全面了解和减少上述不利因素有利于对痛风的预防和治疗。二、急性痛风关节炎:典型的首次发作常在夜间突然发病因足痛而惊醒。疼痛高峰在24-48小时,如刀割或咬噬状。关节周围及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初为单关节炎,以拇指、大脚趾多见,其次顺序为足背、跟、膝、腕、指、肘等关节。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
1痛风关节炎有哪些独特临床表现?痛风关节炎(GA)是痛风首发表现,全过程分为4期:无症状性HUA,急性GA,间歇期痛风和慢性痛风石痛风。无症状HUA前已述。急性GA的独特表现为,急剧发病,多在清晨,90%的患者首发于单个足关节,拇趾居多。局部红、肿、热和剧痛,行动受限,高峰期1~3天。血尿酸水平多不高,1周左右可自行完全缓解,无后遗症,但有复发趋势。两次关节炎发作之间的无症状期称间歇期痛风。据统计62%~89%的患者间隔1~5年才有第2次发作。因此,在间歇期不主张进行药物干预。随着时间推移,尿酸盐结晶缓慢聚集,关节炎发作频繁,最终由急发、短暂而逝的、无破坏的单关节炎,演变为缠绵不断的、四肢多关节、对称性、破坏性关节炎。同时伴发高血尿酸及痛风结节,被称为慢性痛风石痛风。2如何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急性GA患者最迫切的要求是迅速解除关节疼痛和肿胀。首选药物是具有抗炎和止痛作用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依托考昔等)或秋水仙碱。对上述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接受糖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治疗。通常1周左右,患者症状缓解即可停止治疗。目前,临床上屡见不鲜的以无抗炎止痛作用的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治疗急性GA,这是一大误区,不仅无效,而且可使病情加重。3、临界间痛风:两次痛风发作的间歇期称为临界间痛风。多数病人第二次发作是在6个月至2年之内。发作次数逐渐增加,常为未治疗的病人,呈多关节性,在多关节发作者中约80%累及下肢关节,但同时累及两足者罕见。在次期间通常无症状,关节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以上这些是常规性的区分,医院常识也读的懂,那国际标准认证如何解读?
备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及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
年,ACR提出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标准(表1)。然而这一标准主要应用于急性痛风关节炎,对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患者并不适用,且该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限(敏感度57%-%,特异度34.3%-86.4%)。
表1年ACR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
随着影像技术的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年ACR和EULAR联合推出了最新痛风分类标准(表2)。
表2.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最新标准怎么看?“3步走,8分制”!
第1步:
若满足充分标准--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即滑液中)或痛风石处找到尿酸盐结晶存在,则直接确诊为痛风,无需复核其他要素。
第2步:
如若不符合金标准但符合纳入标准(发作性外周关节/滑囊肿胀、疼痛),则进行之后的分类标准评分。
第3步:
分类标准分8个条目,涵盖了痛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特征这三大方面。每一方面各做具体细分。并将痛风影像学改变纳入诊断标准。每一条目赋值从-4分到4分不等,共计23分,评分满足8分可诊断为痛风。
在该分类标准以下的八个条目中,若尿酸盐结晶检测阴性,则被扣去2分,也再一次强调了痛风诊断金标准的意义。
新标准的优势与局限性在哪?
(1)效能高:
该分类标准诊断效能较高,敏感性92%,特异性89%,在仅采用“临床特点”这一方面进行验证时(即不考虑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时),该分类标准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78%,较之其他痛风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2)适用范围较广:
较之年ACR提出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该新标准适用范围较广,同时适用于急性期和慢性期痛风的评估,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痛风患者。
(3)部分类别患者无法识别:
该新标准尽管纳入了对慢性期痛风患者的评估,但仍将高尿酸血症患者、有尿酸盐晶体沉积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排除在外。
在这里强调:
分类标准不同于诊断标准,分类标准侧重于为临床试验甄选出诊断明确、具备临床症状、可用于临床研究的患者,分类标准并不涵盖所有痛风患者。
对于痛风而言,其金标准仍为:关节液穿刺或痛风石中检测到尿酸盐结晶。因而在临床诊断中,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应注意诊断标准的选择及个体化评估判断。
(4)影像学检查的效力增强:
新的分类标准将影像学特征纳入评分系统中,但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影像学研究数据,且关节超声等检查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因此如何把握好影像学检查的权重仍需要更广泛地研究。
(5)亚洲适用人群适用性待证实:
该新标准主要基于欧美患者的研究而制定,对于亚洲人群的情况,因环境、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具体应用中能否有预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仍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践来验证。
白癜风能治好吗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