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点“新民健康”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痛风症状体征

  1、痛风性肾病:持续性高尿酸血症,20%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可先后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受损,少部分发展至尿毒症。尿酸盐肾病的发生率仅次于痛风性关节损害,并且与病程和治疗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尿酸盐肾病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无关,即轻度的关节炎病人也可有肾病变,而严重的关节炎病人不一定有肾脏异常。早期有轻度单侧或双侧腰痛,嗣后出现轻度浮肿和中度血压升高。尿呈酸性,有间歇或持续蛋白尿,一般不超过++。几乎均有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多尿、尿相对密度偏低。约5—10年后肾病加重,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约17%—25%死于肾功能衰竭。

  2、尿路结石:痛风病人的尿呈酸性,因而尿中尿酸浓度增加,较小的结石随尿排出,但常无感觉,尿沉淀物中可见细小褐色砂粒;较大的结石可梗阻输尿管而引起血尿及肾绞痛,因尿流不畅继发感染成为肾盂肾炎。巨大结石可造成肾盂肾盏变形、肾盂积水。单纯尿酸结石X线上不显影,当尿酸钠并有钙盐时X线上可见结石阴影。

  3、急性梗阻性肾病:见于血尿酸和尿中尿酸明显升高,那是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性梗阻肾小管所致。痛风常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在年长者痛风死亡原因中,心血管因素远超过肾功能不全。但痛风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并无直接因果联系,只是两者均与肥胖、饮食因素有关。

  4、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是人体内因血尿酸过度升高,超过其饱和度而在身体某部位析出的白色晶体。如同一杯盐水中的盐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杯底就会出现白色的沉积物一样。析出的晶体在什么部位沉积,就可以发生什么部位的结石,痛风病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石。痛风石最常见于耳轮,亦多见于踇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少数病人可出现在鼻软骨、舌、声带、眼睑、主动脉、心瓣膜和心肌。在关节附近的骨骼中侵入骨质,形成骨骼畸形,或使骨质遭受损毁。这种痛风结节也可在关节附近的滑囊膜、腱鞘与软骨内发现。痛风石大小不一,小的如芝麻,大的如鸡蛋。有些痛风石用肉眼不能看到,但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以见到呈白色的针状晶体,这些微小的晶体可以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还可造成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慢性关节肿痛、僵直和畸形,甚至骨折。有些痛风石沉积在体表,如耳轮和关节周围,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到。还有些痛风石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结石,诱发肾绞痛。

  5、急性关节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进食高嘌呤饮食、关节损伤、手术、感染等为常见诱因。起病急骤,多数患者在半夜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伴以发热等全身症状。早期表现为单关节炎,以第一跖趾及胟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它关节。若病情反复发作,则可发展为多关节炎,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39℃,有时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一般历时1~2周症状缓解。关节炎消退,活动完全恢复,局部皮肤由红肿转为棕红色而逐渐完全消去。有时可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症状。间歇期可数月或数年,有的患者终身仅发生1次,但多数患者在1年内复发,每年发作1次或发作数次。

  6、肾脏病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a、痛风性肾病 起病隐匿,早期仅有间歇性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呈持续性,伴有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夜尿增多,晚期可发生肾功能不全,表现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少数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最初24小时尿酸排出增加。

  b、尿酸性肾石病 大约有10%~25%的痛风患者肾有尿酸结石,呈泥沙样,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当肾结石引起梗阻时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肾积脓或肾周围炎,感染科加速结石的增长和肾实质损害。

  

7、临床各期症状

  a、急性发作期的痛风病症状:发作时间通常是下半夜。该阶段的痛风症状表现为脚踝关节或脚指,手臂、手指关节处疼痛、肿胀、发红,伴有剧烈疼痛。使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患处组织内有松针状尿酸盐沉淀。就是尿酸盐沉淀引起的剧烈疼痛。请注意,发病期的血尿酸由于已经生成沉淀,所以尿酸值比平时最高值低。

  b、间歇期的痛风病症状:该阶段的痛风症状主要表现是血尿酸浓度偏高。所谓的间歇期是指痛风两次发病的间隔期,一般为几个月至一年。如果没有采用降尿酸的方法,发作会频繁,痛感加重,病程延长。

  c、慢性期的痛风病症状:该阶段的痛风症状主要表现是存在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炎及并发症。此时痛风频繁发作,身体部位开始出现痛风石,随着时间的延长痛风石逐步变大。

解读:痛风病的发病原因

  痛风病的病因:西医认为病因不明,中医可以分为三大方面:

外因:主要是受内寒湿热之邪。

诱因:主要是正虚邪侵或邪滞经脉之时复加过度劳累,七情致伤,内耗正气,或饮食不节,酗酒、厚味,损伤脾胃,内生痰浊愈甚或复感外伤均可加重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诱发本病。本病病机主要是先天不足,正气亏虚,经脉失养,或湿浊排泄缓少,流滞经脉或痰浊流滞关节,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均致关节、筋肾、肌肉疼痛、肿胀、红热、麻木、屈伸不利形成本病。

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和正气亏虚。禀赋不足肝肾亏损,精血不足则筋骨、筋脉失养,而致功能失调,禀赋不足阴阳失衡则累及其他脏腑。正气不足致身体虚弱,亦可由其它疾病内耗所致气血不足或劳倦、饮食、情志所伤,或过量吸食某些化学药品内伤之气所致,正气亏虚一则筋骨经脉失养,二则无力抵卸外邪,以上内因再加外因和诱因相加则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

痛风患者饮食黑名单

一级黑名单:动物内脏和海鲜

  据介绍,每克食物中含有嘌呤的比例是判断食品是否适合痛风患者食用的标准。据研究分析,每克动物内脏和部分海鲜类食品中,竟然含有~0mg的嘌呤,是所有食品中含嘌呤最高的食物。

  猪肝、牛肝、牛肾、猪小肠、脑、胰脏、白带鱼、白鲇鱼、沙丁鱼、凤尾鱼、鲢鱼、鲱鱼、沙甸鱼、牙带鱼、多春鱼、海参、蚝、青口、司鲶、仓鱼、鲭鱼、鱿鱼、墨鱼、小鱼干、牡蛎、蛤蜊、浓肉汁、浓鸡汤及肉汤、火锅汤、酵母粉。

  值得注意的是:鹅肉含大量嘌呤,属酸性、高胆固醇食物,应当忌食。

  以上就是含嘌呤最高的食物,许华平教授提醒广大痛风患者千万不能碰这些食物。

二级黑名单:肉类

  部分肉类以每克食物中含嘌呤50~mg的比例当选痛风饮食的二级“黑名单”成员,是含嘌呤较高的食物。

  ①猪肉:为酸性食物,含中等量嘌呤,可诱发痛风,宜限量食用

  ②羊肉:羊腿肉含大量嘌呤,羊排含中等量嘌呤,最好不吃、少吃

  ③牛肉:牛肉中嘌呤含量中等,小牛肉、牛肝中嘌呤含量大,不提倡食用

  ④鸡肉:含中等量嘌呤,属于控制食物,尽量少吃,鸡精也要控制食用

  ⑤鸭肉:鸭肉含中等量嘌呤,属于酸性食物,应当控制食用

三级黑名单:富含草酸的蔬菜

  除了动物内脏之外,还有一些我们认为健康的蔬菜同样含有大量的嘌呤以及草酸等物质,因此并不是说所有的蔬菜都适合痛风患者食用的。比如菠菜、芹菜、小萝卜等,由于这些蔬菜中都含有着丰富的草酸,很容易导致高草酸尿成倍增长使得尿酸急增,从而加重肾脏负担。

  除了上面说的几种被列入“黑名单”的食物外,特别提醒痛风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特别注意下面几点:

1.少吃辣椒等调料

  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发作,应尽量少吃。

2.控制每天总热能的摄入

  控制每天总热能的摄入,少吃碳水化合物。此外,还要少吃蔗糖、蜂蜜,因为它们含果糖很高,会加速尿酸生成。蔬菜中的嫩扁豆、青蚕豆、鲜豌豆含嘌呤量高,也要限制食用。

3.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多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它们所含嘌呤少;但不要喝酸奶,因为它含乳酸较多,对痛风患者不利。如一定要吃肉、禽、鱼类,应将肉煮沸后弃汤食用。这是因为嘌呤易溶于水,汤中含量很高。

4.避免饮酒

  酒精具有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长期少量饮酒还可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尤其是喝酒时再吃肉禽类食品,会使嘌呤的摄入量加倍。

5.忌食火锅

  这是因为火锅原料主要是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再饮啤酒,自然是火上添油了。调查证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数十倍。

  以上就是关于“痛风病人不能吃什么”的介绍。患了痛风不要紧,除了接受正规的治疗外,关键是要控制饮食,少食内脏、肉、海鲜等含“嘌呤”高的酸性食物,做到饮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饮水,以利体内尿酸排泄。

新民健康xinminhealth喜欢你就点个赞~赶紧分享给小伙伴们~长按下图就能打开新世界大门哦O(∩_∩)O~







































以治疗白癜风为主
白癜风治疗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kq.com//mjccyy/95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