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常识 >> 贝家讲坛乘风破浪NSCLC早期诊治
讲
专注贝家产品,分享贝家故事!中晚期NSCLC的诊治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安全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是改善这部分人群预后的关键。回顾过去、总结现在、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中晚期NSCLC的诊治近30年来历经了哪些改变?
将围绕“NSCLC围手术期治疗”这一主题为您展现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发展的三部曲。第一部曲
乘风破浪——NSCLC早期诊治发展的三十年风云变化
第二部曲
谁与争锋——辅助靶向治疗正在改写中晚期肺癌的现状
第三部曲
何去何从——围手术治疗方案的探索及未来
本期嘉宾
领域大咖
张卫医院
医院
关志宇医院
讲者
董医院
主持人
宋作医院
特邀嘉宾
医院
第一部曲:乘风破浪
宋作庆教授
医院
宋作庆教授:欢迎来到,我是主持人宋作庆,来自医院,本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和医悦汇共同主办,贝达药业赞助。众所周知,肺癌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恶性肿瘤,随着分子医学的进展和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随着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经历了哪些风云变幻?未来需要我们去探索的方向是什么?希望通过今天深入的学习和交流,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本期访谈嘉宾为来医院的张卫东教授、医院的孙大强教授、医院的尤健教授、医院的关志宇教授以及医院的董明教授。大咖致辞孙大强教授
医院
孙大强教授:近20年来,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手术方式从最开始的开放手术到后来的腔镜手术,到今天的机器人手术,已是多种手术方式并存;手术术式从最早的肺叶切除,到后来的肺段切除,到现在的联合亚段的切除。手术也变得越来越微创。外科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比如有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GGO患者),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虽然早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大幅提高,但仍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些非早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一些Ⅲ期患者,甚至个别Ⅳ期患者,外科医生如何发挥出手术的作用?如何能够把手术做得更好?让病人从手术中获益,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探讨的主题是:如何通过综合治疗的方法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希望通过本期贝家讲坛,各位专家分享各自的看法,展开讨论,达成共识,指导我们今后的外科手术,为肺癌患者争取更好的预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临床实践——从辅助化疗走向辅助靶向治疗
董明教授
医院
董明教授:本期我们对“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进行探讨,将从EGFR-围手术期治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方面进行分享。术后辅助化疗地位的确立与挑战
首先是非小细胞肺癌早期临床试验,年非小细胞肺癌合作组荟萃分析纳入了52项研究,例患者,研究发现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以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年五大临床试验也验证了这一结果,确立了辅助化疗的地位,三年的OS提高了3.9%,五年的OS提高了5.3%,年非小细胞肺癌合作组又一项荟萃分析也进一步确立了辅助化疗的地位。在过去15年间,大量的临床数据和荟萃分析奠定了含铂双药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一个基石的地位,因此,以NCCN指南为主的各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都推荐术后辅助化疗。但是,随着辅助化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生存获益能否满足公众的需求?还有它的毒副作用,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特别是生存获益的问题,五年的生存获益仅提高了5%。如何甄别可显著获益的人群?传统的TNM分期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但并不包括分子分型,不包括EGFR-TKI的分型。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进展不断,随之带来新的思考自靶向药物上市以来,EGFR-TKI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全程辅助治疗中的探索就从没有终止过。年开展了第一个对EGFR突变患者术后辅助TKI对比化疗的一项Ⅲ期临床研究,选择入组的是Ⅱ期到ⅢA期的患者。结果显示EGFR-TKI在术后辅助治疗中可以得到DFS(无病生存期)的优势,另外一项临床实验也再次验证了这个结果,该研究选择的是更高危的ⅢA期患者。年ADJUVANT研究更新数据显示,靶向治疗组的OS长达75.5个月,远远优于化疗组。ADAURA公布了中期研究结果,三代TKI探索术后辅助治疗也初露锋芒。埃克替尼EVIDENCE研究是目前唯一的一个NSCLC术后辅助靶向治疗Ⅲ期临床注册研究,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埃克替尼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效果显著,表现优异。虽然这些探索中有许多阳性的结果,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比如,如何发现EGFR-TKI术后辅助治疗的优势人群?术后辅助治疗的最优模式是怎样的?是单纯的化疗、单纯的TKI,还是化疗联合TKI序贯治疗?处于哪种分期适合选择辅助靶向治疗?后续的术后辅助治疗应用TKI的时间有多长?针对复发已耐药之后的治疗策略有多长?刚才提到的阳性结果是否能够解答上述问题,希望各位专家能够为我们传道解惑。近年,早诊早治的开展已经极大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预后
孙大强教授
医院
孙大强教授:以前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相对较低,原因主要是对肺癌的认识不足,发现的肺癌患者大多都是非早期,这样的患者手术效果较差。而今天大众对于医疗知识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更多早期的肺癌患者被发现,这也为肺癌外科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现在有大批的早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往有限的医疗诊治手段,让肺癌患者的预后往往很差
尤健教授
医院
尤健教授:在年参加工作时候,不论是小细胞肺癌病人还是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发病率没有现在高,因为当时并没有CT,只能依靠胸片检查,大量的早期磨玻璃病变患者都没办法被发现,大量的病人发现基本都是中晚期,再加上当时药物种类少。现在最常用的化疗药紫杉醇当时还没有上市,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的化疗药物就是环磷酰胺、阿霉素和铂类,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很差,更没有靶向药凯美纳和免疫抑制剂,再加上其他限制因素,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很低。当时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五年生存率近乎是零,而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也仅限于手术,疗效也不如现在。如今,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肺癌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
孙大强教授
医院
孙大强教授:20年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检诊水平低,治疗理念和治疗水平都有待提升,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手段也很差,也没有现在这么多药物。现如今,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患者整体的五年生存率大大提升。患肺癌确实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不幸中的万幸是,现在有了更多的治疗手段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患者能够更好的获得长期生存。科技的发展让肺癌患者充分获益
关志宇教授
医院
关志宇教授:具体到肺癌治疗,从国家广泛普查开始到现在,是不断的往前推进的,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也提高了百姓对肺癌的整体认识。CT的出现让肺癌的整体检出率大幅提高,也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癌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早发现、早诊断,让患者尽早得到及时救治,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年及以前,早期病人很难被发现,大都是中晚期肺癌。那时还没有靶向治疗,内科治疗均以化疗为主,副反应特别剧烈,患者非常痛苦。现如今,靶向治疗的诞生让一部分肺癌患者从化疗的痛苦中解脱,得到更好、更轻松的得到治疗,既达到了长期生存的目的,也减轻了治疗上的痛苦。治疗依从性得到改善。因此,从我国肺癌治疗的发展历史来看,科技的发展让肺癌患者充分获益。这三个变化让肺癌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改善
张卫东教授
医院
张卫东教授:第一,疾病发生谱的改变也是流行病学的变化。20世纪非小细胞肺癌是以鳞癌为主。进入21世纪以后,鳞癌优势型转化为腺癌优势型,这是一个病理类型的改变。第二,近年,随着CT检查的普及,胸外科医生对早期的肺结节也越来越重视。现在肺小结节的诊治量占各个胸外科中心的工作量近80%。改善任何疾病的愈后,最根本的方法还是早诊早治。早诊早治使整个疾病的分期前移了,病人的愈后势必会好。第三,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首先是手术治疗方式,近几年胸腔镜用达芬奇手术,这类微创外科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劣效于传统的开胸手术,病人的手术安全性和质量都得到了保障。其次是多种治疗手段得到改进,放疗越来越精准化,副反应越来越低,微波消融等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完善,使得不同期别、不同身体状况的病人,都得到客观的治疗手段。还有就是围手术期的相关治疗方式的广泛应用,近几年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在临床的普及应用,相关围手术期的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策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以上的综合因素使得病人的生存情况得到了改善。贝
下期预告
谁与争锋——辅助靶向治疗正在改写中晚期肺癌的现状科技的发展,新的诊断技术、治疗药物、诊疗理念不断涌现,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以往的“无可奈何”到如今的“带瘤长期生存”,那么对于中晚期NSCLC的术后治疗,还有哪些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案可选?靶向治疗是否成为一匹黑马?从试验数据到真实世界——疗效如何评价?药物如何选择?用药人群如何界定?什么才是最好的治疗?
下期围绕“NSCLC围手术期治疗”这一主题,邀请医院宋作庆教授担任主持,医院董明医师担任讲者,医院张卫东教授、医院尤健教授、医院关志宇教授担任领域大咖,医院孙大强教授担任特邀嘉宾,为您展现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发展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谁与争锋——辅助靶向治疗正在改写中晚期肺癌的现状》。
贝家讲坛
贝家产品,贝家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