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磨玻璃结节“伤害性不大,心理暗示性极强”。对肺结节医生而言,开刀仅仅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辅助肺结节患者术后心理重建,恢复正常健康生活有可能意义更大。以下转一位北京肺磨玻璃结节微浸润腺癌患者术后感言:怎能不感恩“戴”德?“已经根治了”,“手术后就向社会归还了一个正常的健康人”,“早早期,不影响正常寿命的”……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早上醒来我都会对自己说的话,这也是术后心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然后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这些不都是戴主任的原话吗?也就是说:术后的心理康复,我依然还在依靠着从未谋面的戴主任进行治疗。术后2个月,戴主任的名字和事迹依然在家中被常常提起。虽然这几个月来,我接触过不下10位业界鼎鼎大名的专家,我还是觉得戴主任对我的帮助最关键。我说凡是经过戴主任明确诊断的患者----不管手术最后是不是戴主任做的,对他大概都有一种“感恩戴德”的心情,“恰好他又姓戴”!我就是通过戴主任远程义诊给出精准预判“微浸润,建议手术,可根治”后就地在北京做手术的患者,可以说一分钟都没耽误,戴主任回复我的第二天就联系住院,十天之内就做完了手术,病理证实跟戴主任的预判分毫不差。除家人外,只跟一个朋友简单说起过这段除磨经历,强调了术前戴主任给出精准预判的重大作用。这个性格大大咧咧的朋友直率地说我有点儿太娇气了,她的意思是:你这个结节的性质已经是一个铁定的事实,并不以你是否知道而改变,大病理迟早会告诉你明确的诊断,那你又为什么一直定要在术前知道它是良是恶以及恶到什么程度呢?这前后又能差了几天呢?我只能说,只有事情落到自己头上才能体会:对于患者来说,区别太大了。首先是是否需要手术以及何时做手术的区别:良性结节不必白挨一刀,原位腺癌可以观望,微浸润腺癌可以抓紧择期手术,浸润腺癌则要尽快手术。然而,精准诊断的作用还不止于此!人类最大的恐惧是“未知”,当你不知道即将面临什么时,会胡思乱想出无数的可能;但当你明确知道结局,哪怕是不好的,最终也会勇敢面对。其实人类本性上是什么结果都能接受的,不管它是什么,只要确定,很快就会理性地去想对策和解决办法,最煎熬、最非人折磨的其实是“不确定”,“哪种可能性都有”和“等待宣判”的过程。医院手术时,虽然我也焦虑紧张甚至偶尔濒临崩溃,但是我的担忧其实只集中在一点上,就是戴主任万一、万一、万一在我的判断上失手,大病理出来比戴主任预判的更严重怎么办?我就只忧心这机率很小很小的一点,但毕竟还有戴主任高达98%的精准诊断率给了我相当强大的心理支撑,这跟其他病友完全在黑暗中无所依凭还是有本质不同的。术前例行谈话时,我发现自己几乎是同期做手术的病友中唯一一个还能跟医生进行正常应答的患者,甚至在医生为缓和患者情绪说了有趣的话时我还能笑一笑。而我前后看到的四个病友,跟医生谈话时都是面色凝重一言不发,其中一位50岁上下的女患者,从头至尾不仅一句话没说过,连坐着的姿势都没变过,一动没动,可以想见她的心理压力达到了何种程度,那一刻我真想上去抱抱她,然而我不知道能跟她说什么。如果她也能有幸遇到戴主任,这种时刻应该会好过一些吧?实事求是地说,医院见到的医生们普遍都很好,态度和蔼,谈话耐心,业务素质高,也颇能体谅患者的压力;但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通行的负责任的说法就是要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告知患者,所以常规谈话内容大都是“三段论”:如果术中病理显示良性如何如何,如果恶性如何如何,如果恶性程度高如何如何。(这当然是正确的做法,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我是医生,我恐怕也必须这么做。)我们病友们私下也都交流过结节的大小和形态,说实话,我认为开出来是良性结节的概率微乎其微。但同期手术的病友中只有我一个人敢确定地说自己的结节“肯定是恶性的,所以才要做手术啊”(当然这是因为有戴主任的精确预判),其他病友都说自己的结节“不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只能等大病理出来才知道”。于是我发现,同期做手术的患者除了我之外,他们大都怀着良性的希望又觉得恶性的几率很大、心理压力巨大地上了手术台,他们对于手术的害怕和紧张程度令我感到多少有些意料之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有位70岁的患者一直纠结“手术如果开出来是良性结节,这么大年纪白挨一刀值不值?决定做手术究竟对不对呢?”然而我却在替她想:术前抱有这么大是良性结节的期望,那么手术过后又如何接受非良性的结果呢?就算万幸开出来是良性的结节,那又如何接受白白挨这一刀的结果呢?但是经戴主任精确术前预判的患者心态肯定是不同的,比如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地要求手术,就是因为知道它不是良性的结节;手术,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因而我对于做手术这个事情心理层面上是百分之百认可的、迎合的、接受的甚至是感激的,因为我明白这是救我命的唯一途径。在这种心态下,手术的难受和疼痛以及术后反应,都成为了救命办法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都是欣然接受的,而这种心态毫无疑问会对手术和术后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当我躺到手术台上时,我的心情是彻底平静下来的,我甚至欣喜于终于开始真正救命的程序了。而当大病理出来并没有比戴主任的预判“升级”时,简直是喜极而泣!相信这一点很多戴主任的患者都有切身体会。这一切,都源于戴主任术前给出的精确诊断。戴主任的回复其实字数不多,但每个字都是金豆子,可谓字字珠玑,它其实包含着三方面内容,也是“三段论”:良恶性判断、是否尽快手术、预后及心理支持。而且每个内容都是精确的、唯一的。这种磨玻璃结节,伤害性不大但暗示性极强,术后的心理康复过程才是最不易的。术后有段时间我感觉心境很难再回到以前的状态,(具体心理活动由于不是正能量,在此就不细说了,经历过的人都懂)。就这么情绪低落地过了一阵子,然后有一天我突然感觉豁然开朗:戴主任不是说了根治了吗?你还低落什么呀?就我个人体会,这个病本质上就是一个精神心理的病,身体是基本没有任何症状的,而手术那点疼和难受也只是一时的,心理康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时候戴主任这样的医生就是那个在心理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人。每天早上醒来,脆弱刚一冒头,我就对自己说:戴主任说根治了,你玻璃心个什么劲啊?你如今就是一个被还给社会的正常人,赶紧好好正常生活工作去吧!这样说着说着,心情真的会一天天慢慢好转起来,虽然离自己的心理完全恢复还尚需要一段时日,但毕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戴主任当初给的简短的回复,影响是长远的,直到术后这么久还一直在发挥重大作用。当然我知道,让所有医生都能给出术前精准预判以及术后心理支持是不现实的,这既要求医生的个人天赋与能力,也要医生肯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难度系数等同于要求所有学生考上清北。而且最要紧的是:这种“戴氏诊断”是担责任与风险的,戴主任其实是在用自己的专业声誉做担保。我只是想说,我们如此幸运遇到了戴主任,所以,怎能不感恩“戴”德呢?发自内心地希望戴主任保重身体,正如我跟家人聊起戴主任时说的那样:其实一个医生达到戴主任这种境界,他的身体已经不再仅仅属于他自己了,他能健康地长命百岁地活着,就是患者最大的福祉。#重庆头条##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odkq.com//mjcczl/1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