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饮食 >> 长期喝奶茶,18岁中学生喝出痛风
媒体报道,广东一名18岁的高中生小海(化名)因严医院,血尿酸达到了umol/L,双手关节长满了痛风结节。
据医生分析,小海的痛风是由于长期喝太多奶茶导致尿酸升高引发。
喝奶茶居然能喝出痛风,这是怎么回事?
喝奶茶“喝出”痛风,都是果糖惹的祸实际上,小海的痛风由包括遗传,肥胖,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长期喝奶茶仅是不健康生活方式中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知道,奶制品不会导致尿酸升高,脱脂奶甚至是降尿酸的健康食品;而茶虽然不能降尿酸,但也没有显著的升尿酸作用。
那么,喝奶茶为什么会喝出痛风呢?
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奶茶里并没有奶,所谓“奶”奶精勾兑;据说,甚至没有茶,而是色素和香精勾兑。
但,这些却非奶茶可以喝出痛风的问题所在,真正原因主要在于奶茶中满满的都是高甜度的果糖。
传统上,奶茶中的甜味剂主要是是蔗糖,糖精等。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从美国开始,食品,特别是软饮料中的糖逐步以更加廉价而甜度更高的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替代。
最近一些年来,HFCS更是风靡整个世界。不管是各种软饮料(可乐、能量饮料,苏打水等),还是蛋糕、甜饼等食品中的糖都逐渐被HFCS替代。
果糖,并非高嘌呤食物,为什么能升尿酸?高尿酸血症,痛风是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
众所周知,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肉,某些海鲜等是控制尿酸,预防和治疗痛风的主要措施之一。
而果糖,并不含有嘌呤化合物,为什么也会导致尿酸升高呢?
说起来,果糖是一种十分奇葩的单糖,它的确不含嘌呤,也不会直接升高血糖以及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但是,果糖非常奇异的代谢方式使得它成了唯一可以升高尿酸的碳水化合物。
果糖在肠道内依赖于葡萄糖的存在而被葡萄糖转运蛋白5(Glut5)运输吸收,然后由Glut2转移到细胞内,主要在肝脏代谢。
果糖代谢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在开始阶段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这一耗能过程就是由果糖激酶代谢为果糖1-磷酸。
果糖的这个磷酸化步骤的磷酸是由生物能载体三磷酸腺苷(ATP)转移而来,这一过程可以导致细胞内磷酸盐和ATP的大量消耗。
ATP脱去高能磷酸键后变成单磷酸腺苷(AMP)。
AMP在细胞内的聚集会激活AMP脱氨酶,将AMP脱氨降解成肌苷单磷酸(IMP).
IMP,还有一个名字叫次黄嘌呤核苷单磷酸,对尿酸代谢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对IMP陌生,它是尿酸生成中极其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
IMP可以继续降解成肌苷,也就是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核苷继续降解成次黄嘌呤,黄嘌呤,然后在黄嘌呤氧化酶(XO)的作用下生成尿酸。
痛风病人使用的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就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而起作用。
由此可见,果糖虽然不含嘌呤,但是其奇特的代谢方式却可以大量消耗体内ATP,然后激活其代谢产物进入尿酸生成途径。
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进食高果糖后可以明显升高血尿酸水平;
如果长期进食包括可乐,奶茶等高果糖饮食自然增加患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的风险。
小海同学面临的健康风险绝不仅仅是痛风尽管说高果糖饮食可以升高尿酸,但是,因此就说小海同学的痛风是每2天1杯奶茶,即便是1天1杯奶茶喝出来的则有失偏颇。
小海同学在18岁年龄就患上痛风,而其第一次痛风发作甚至可以追溯到14岁时,绝对是多种风险因素叠加的结果。
因此,小海同学发誓不再喝奶茶固然是好的,但是,含高果糖的食物绝不仅仅只有奶茶。更为重要的是,高果糖饮食的“麻烦”也绝不仅仅是升尿酸,诱发痛风,而是具有更多潜在的健康风险。
尤其是在像小海这样的肥胖儿童少年。
这些健康危险,除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还包括:
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症
肥胖
糖尿病
高血压
肾脏损害
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有人或者会说,不对啊,不带这么吓唬人的吧,这些不都是成年人才会有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吗?
没错,这系列问题是目前导致成年人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健康风险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一旦沾上果糖,这些问题就会“结伴”招呼到少年甚至儿童身上。
有证据显示,近年来儿童、少年中心血管病、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高果糖饮食的风靡,而包括可乐、奶茶、能量饮料等高果糖软饮料又是儿童少年们的最爱。
高果糖食物,特别是高果糖儿童食品的风靡,对于儿童少年来说是一种触手可及的灾难,家长们朋友不可不察。
而更应该不可不察的是政策制定者,各种媒体上充斥着高果糖食品广告,是需要全社会警惕和反思的重大问题。
Innorld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