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饮食 >> 4道不为人知的痛风古方,收藏好别弄丢了
传统中医认为,痛风是由于体内正气不足,痰浊蓄积无法排出而导致的疾病,将其归入“痹证”范畴,并把痛风的证型分为湿热痹阻、血瘀痰凝等。
根据不同证型,各大名医书籍记载了以下4剂痛风古方:
祛痛汤苍术、黄柏、络石藤、没药,当归尾,蚕沙,车前草,忍冬藤,蒲公英,薏苡。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4日为1疗程。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络石藤善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没药、当归尾活血化瘀止痛;蚕沙祛风除湿、和胃化浊;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常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的消炎治疗。诸药合用,适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江苏中医
痛风验方三角风,八角风,九节风,鸡血藤,白通草,花椒根
日1剂水煎服。
三角风、八角枫具祛风除湿之功效,鸡血藤具降血脂、舒筋活络之功效,三者均常用于风湿痹痛;九节风可散瘀止痛;白通草用于湿热内蕴之症,花椒根散寒、除湿、止痛。诸药合用,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
《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首》
镇痛消风汤车前子,秦艽,灵仙,川牛膝,忍冬藤,地龙,黄柏,山慈菇,甘草
日1剂水煎服。痛甚加制川乌,元胡;热盛加野菊花,黄花地丁;活血加丹参;利尿加滑石。
中医往往因为痛风产生的关节问题,而将疏通经络、排除湿热作为着眼点,而秦艽正是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清湿热的功效,与牛膝、秦艽、地龙、山慈菇配伍同用,甘草则为辅助、协调作用。诸药合用,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患者。
新中医
昆布海藻汤昆布,海藻,浙贝,赤芍,太子参,茯苓,熟地,山药,仙灵脾(淫羊藿)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0g。
昆布、海藻软坚散结,利水消肿,辅助溶解尿酸盐结晶;浙贝、赤芍、仙灵脾清热化痰,祛瘀泻浊;太子参、熟地补益生津。诸药合用,适用于血瘀痰凝型合并痛风石沉积患者。
《百病良方》
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它是由于单钠尿酸盐结晶(MSU)或尿酸在细胞外液形成超饱和状态,使其晶体在组织中沉积而造成的一组异源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关节疼痛急性发作是急性痛风的典型症状。疾病发作多在轻微损伤、饮食过量或相关疾病以后,特别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典型的症状发于足趾(足痛风),也可因尿酸盐结石引起肾绞痛。慢性痛风以破坏性关节变化为特征。
皮肤症状:约1/2的病例,有尿酸盐沉积于皮下,这些结节被称为痛风结节或痛风石。痛风石常呈白色或珍珠色结节(痛风珍珠),发生于游离弧形的皮肤边缘(如耳廓)。痛风石另外的特征性症状是指(趾)关节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皮肤尿酸盐沉积。圆形结石可通过变薄的皮肤看到,它们可能破溃。关节附近的痛风结节有成群发生或融合的趋势。痛风石在急性发作后产生,无痛。如果皮肤破溃,可释放出白色石灰样物质,镜检示束状针样物质的致癌混合物,鉴定为尿酸钠。
切除影响功能活动的痛风结节,并系统治疗。急性痛风发作:卧床休息,秋水仙碱0.5μg/h,直至疼痛缓解或腹泻发生。止痛剂如吲哚美辛μg/d,2~3天。慢性痛风:低嘌呤饮食,长期应用丙磺舒(羧苯磺胺)1~2g/d,以增加肾脏尿酸排泄。减肥降低体重。
痛风食疗方
1.白菜克,加植物油20克炒食。宜经常服。适用于痛风缓解期。
2.茄子克洗净后蒸熟,切成条,稍加酱油、麻油、盐、大蒜泥、味精拌匀后食,隔日服,适用于痛风发作者。
3.土豆克,植物油30克先煸,继加酱油30克,盐少量至烧熟后食,适用于痛风发作者。
4.萝卜克洗净切块,植物油50克同煸,继加柏子仁30克,水毫升,同煮至熟,加盐少量,食萝卜及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