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病因 >> 三甲读片一个多系统受累的病变,涨知识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国内最大的医学影像专业平台,唯一拥有例病例+征象及专题讲座。
来源:影享国际
作者:易妍
01临床病史F/46,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伴全身(双下肢、双上肢、颜面部)轻度浮肿,伴乏力、盗汗,偶有胸骨、胸椎疼痛。家族史:父亲因肺癌去世,余既往史、婚育史:无特殊。PE(-)。血常规、生化、肿瘤指标、甲功无异常。
02影像轴位纵膈窗_平扫+增强
轴位纵膈窗_平扫+增强2轴位纵膈窗_平扫+增强3
轴位肺窗
轴位肺窗2
轴位骨窗
轴位骨窗2
轴位骨窗3
03解读1.该患者病变主要累及部位包括(多选):A.前上纵膈;B.双肺;C.心包;D.肋骨;E.胸、腰椎;答案:A、B、C、D、E2.该患者主要异常影像学表现包括(多选):A.前上纵隔软组织占位,包绕大血管;B.双肺多发结节、囊腔、磨玻璃密度影及斑片索条影;C.心包增厚,心包积液;D.全身骨骼多发异常改变,溶骨性为主;E.左、右心室增大明显;F.胸腔积液;答案:A、B、C、F3.该病最可能的诊断为:A.结节性硬化B.全身多发骨髓瘤C.多系统受累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D.纵膈来源恶性肿瘤伴全身多发转移E.转移瘤答案:C4.以下关于该病各影像学表现中,最具有提示意义的包括(多选):A.双侧对称性长骨骨干及干骺端骨质硬化,呈“补丁”征;B.主动脉周围纤维化样改变,呈“主动脉包被”征C.肾周脂肪间隙对称性浸润、受累,呈“多毛肾”表现;D.双肺多发肺大泡及支气管扩张;E.心影增大,心腔不对称性扩张伴心肌变薄;F.中枢神经系统常不受累答案:A、B、C04诊断Erdheim-Chester病(非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05讨论Erdheim-Chester病(ECD)是原发性非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罕见且病因不明,最初由JakobErdheim和WilliamChester在年提出,当时被描述成脂质肉芽肿病。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大于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50%以上的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累及范围包括骨骼、腹膜后、肾脏、肺部、中枢神经系统、眼眶、心脏、胸腺、皮肤、鼻腔粘膜等。
影像检查包括X线、CT、MR等,对于该病多系统受累情况评估都具有作用。
对于骨骼系统受累,可采用X线、CT、MR等多种影像手段进行评估,典型表现双侧对称性长骨骨干及干骺端骨质硬化(骨皮质增厚、骨髓质斑片状硬化),成骨性改变为主,即表现为“补丁”征(PatchySign)。腹膜后病变主要依靠CT及MRI,特征性表现包括:
(1)主动脉周围纤维化样改变(是常见的血管浸润表现,且可从主动脉发展至各分支),表现为“主动脉包被”征(“CoatedAorta”Sign);
(2)肾周脂肪浸润(肾周脂肪间隙对称性受累),表现为“多毛肾”(“Hairykidney”)呼吸系统病变主要通过CT评估,包括肺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结节、肺小叶中心性结节及磨玻璃密度结节(也可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另可见胸膜增厚伴胸腔积液。
心脏受累主要通过CT及磁共振进行评估,主要表现为心包增厚(右室游离壁为著)、心包积液、心肌肥厚(右心房为著),可伴有冠脉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主要包括垂体、血管、脑膜、眼眶、颅骨及副鼻窦等,主要通过磁共振进行成像评估。
该病鉴别诊断包括炎性水肿性改变,淋巴瘤,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淀粉样变等。影像学显示骨、肾及心脏相关改变对于ECD诊断具有较强的提示作用。但诊断金标准为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CD1a(-)及CD68(+)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ECD治疗主要包括:干扰素-α、靶向治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等,预后不同患者差别较大,神经系统及心脏受累常提示预后较差。
总结
ECD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非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主要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受累,主要包括骨骼、腹膜后、肾脏、肺部、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等。特征性影像表现包括几个典型征象:如“补丁”征、“主动脉包被”征及“多毛肾”等,免疫组化CD1a(-)及CD68(+)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作者简介:易妍,北京协和医学院在读研究生;导师:医院放射科金征宇教授及王怡宁教授;主要专业方向:心血管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