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的较好办法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來港後,痛風患者前來就診者不少。此前有3位痛風患者於一週內先後就診,發現在治療過程中存在有極大的誤區,特別發表於此,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案例1.單純飲食控制,不足夠

患者,男,65歲。

過往尿酸高,痛風30多年。自從發現痛風後,就開始嚴格的飲食控制,30多年來沒有吃過動物內臟,沒有喝過酒。肉類魚類也少吃。落得營養不良,整天疲憊乏力,經常感冒。可是痛風仍是反復發作。一發作就服用止痛藥及秋水仙鹼等。如無發作,則不服任何藥物,只有飲食控制。

此次就診,記錄如下:

因20多天前右手外傷,就診西醫急症,入院10天未能消腫止痛。後在醫院曾進行右小指痛風結節切開,擠出很多乳白色粉末狀物,並給止痛藥、秋水仙鹼等,痛才稍有緩解。平時西醫定期就診,但排期太長,服藥不規範。刻下:雙膝關節疼痛,變形,見有痛風結節,右膝關節疼痛更加明顯。雙掌指關節(食指)疼痛,見痛風結節。右小指痛風結節切開引流。右肘關節疼痛腫脹,雙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納差,胃脹(飲水多後更明顯)。大便溏爛(服用痛風藥物之後),小便見有泡沫,夜尿3~4次。舌暗紅,苔黃厚。脈弦滑。面色萎黃,雙下肢水腫。

診斷:痹證,水腫,尿濁。

辨證:肝腎虧虛,濕熱瘀阻。

治法:補益肝腎,化濕清熱,活血通絡止痛。

處方:痛風方加減。

評述:

患者痛風30年,期間節制飲食意志之強值得稱道。但顯然患者30年來,痛風控制很差,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關節變形,痛風結節形成。且見有小便泡沫,雙下肢水腫,恐怕也已經累及腎臟受損。

本例治療的誤區是,過度強調了飲食控制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必要的藥物治療。

事實上,痛風長期治療的核心在於控制尿酸,而不是痛不痛的問題。由於痛風發作與尿酸升高並不一定是絕對的一一對應關係。有的患者痛風過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在疼痛,但血尿酸依然很高。高尿酸血症如長期存在,會造成腎損害及痛風結節、痛風石的形成。而高尿酸血症也是下次痛風發作的基礎。

飲食控制對控制痛風發作及降低尿酸水平有積極的意義。但痛風的治療不是僅僅靠饑餓療法。因為體內尿酸的產生,百分之八十與體內代謝有關,只有百分之二十與飲食有關。因此,飲食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控制尿酸水平,但也只能控制一部分。

當飲食控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時,一定要尋找藥物治療,包括中藥和必要的西藥治療。

本例患者,忽視了痛風治療的關鍵點,即需要控制尿酸水平;同時忽視了必要的藥物治療的重要性。病久沒有獲得規範的治療和良好控制,因此發生了嚴重的併發症,非常可惜。

目前治療則強化尿酸控制,並建議及時配合相關檢查,評估目前存在的其他問題,在此基礎上調整比較全面的治療方案,儘量避免和減輕腎損害。

案例2.痛風是否服用,誤據是否疼痛

患者,男,52歲。長期血尿酸高,並有蛋白尿,超重,高脂血症等。今天就診時,患者提及有人告訴他:如果一年痛風發作2次以上,就服藥;如果痛風發作次數在2次之內,則不必服用降尿酸藥。因此,患者認為目前無痛風發作過,雖然尿酸高,也不要治療。

評述:

高尿酸血症是痛風發作的基礎,但痛風發作與血尿酸水平沒有絕對的一一對應關係。有的尿酸水平雖高,但也有從來不發作,但同樣傷及腎臟。

因此,是否用藥不是根據是否疼痛,而是根據血尿酸水平,尤其是在已經有蛋白尿、腎損害的情況下,更應該及時合理治療。

不恰當的指導,有時會令患者痛苦終生,不得不注意。

案例3.痛風不戒酒,難治

患者,男,67歲。痛風反復20多年,伴有高血壓。痛風幾乎週週發,月月發,一痛就服用止痛藥,秋水仙鹼。不痛就萬事大吉,天天喝酒。平時檢查血尿酸大多在μmol/L以上,問:尿酸如此之高,何以還天天喝酒?答曰:酒戒不了!

評述:

飲食控制和戒口是痛風治療的基礎措施,不理會基礎治療,尤其是嚴重痛風的人士,不戒酒,是難以控制痛風。

痛風只服用止痛藥、或秋水仙鹼同樣是一個重大誤區。

沒有堅強的意志,要把痛風治療好,是很困難的。有人如果在飲酒與疾病中選擇了後者,那我們醫者真少了辦法。這也是我於年出版《痛風治療與中醫調養》一書時,請釋衍空大師作序的原因。

附錄:衍空大師的《痛風》序言

認識徐大基醫師已有幾年了。事源九十高齡的母親不幸中風,及後得到徐醫師的悉心照顧以至病情穩定下來。在這段期間,體會到徐醫師的細心和專業,令我感覺安心和對母親的康復有更大的信心。所以當徐醫師請我為他的新書「痛風治療與中醫調養」寫序文時,便欣然答應。可是,心中在想:「我對痛風一無所知,如何寫好?」後來細心閱讀徐醫師傳來的大作後,便開始對痛風有些瞭解,亦更感覺到徐醫師的「醫者父母心」。

其實痛風的預防與及防止病情惡化,都是與個人日常飲食習慣有一定關係,只要努力改善起居飲食,便能降低患上痛風的危險,以及防止病情惡化。亦即是說,痛風的患者,是可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徐醫師觀察到有一些病人在面對痛風的折磨時,也不能下定決心改善生活模式,放下飲酒等壞習慣,以至病情不斷惡化。有見及此,徐醫師便希望本人能為本書寫序,希望患者能從中得到一些領悟和得益。

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後,便步行到鹿野苑教導弟子祂所領悟到的滅苦方法:四聖諦。多年來,這一套滅苦方法一直指導著佛弟子如何去面對和處理人世間的種種苦,而我相信,這方法亦可以用來幫助我們面對痛風。

四聖諦的第一聖諦就是「苦諦」。佛陀指出,滅苦的第一步就要覺知道苦和苦的弊病。若一個人諱疾忌醫,不能或不願意瞭解和麵對問題,是不會有決心去斷除病因。換句話說,若要有決心和毅力去面對和治理疾病,患者就要深知疾病的禍害和嚴重性。在這本書,徐醫師詳細和清楚地指出了痛風的成因、病徵、可治性,以及其禍害和嚴重性,患者應重復多次閱讀,從而能更清楚瞭解痛風的危害,繼而立下決心去培養正確的生活和飲食態度。佛陀解說「苦諦」,與徐醫師所引用的:「思患而預防之,何患病之有」;「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生於無疾之先」是有同樣的意思。

第二聖諦是「集諦」,「集」是指痛苦的積集。佛陀指出,世上所有事情發生都有其出現的因緣,以及積集的過程,事情是不會無緣無故發生的。痛苦和疾病亦不例外。痛苦的成因就是「無明」和「貪愛」,因為有了「無明」和「貪愛」,眾生就會不斷愚昧地積集惡業。當惡業成熟,就要無奈地承受苦果。至於痛風,徐醫師指出,要預防痛風,就要預防高尿酸血症,及早採用低熱能、低嘌呤膳食,對於肥胖者要儘早減肥,保持理想體重;嚴格戒飲各種酒類,多飲水等。換句話說,痛風的成因和積集過程,是與很多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貪飲貪食,亂飲亂食,不照顧體重很有關係。

第三聖諦是「滅諦」,「滅」是指「無明」、「貪愛」和「痛苦」的息滅;亦即是問題的「成因」和「苦果」的息滅。佛陀解說「滅諦」的目的是讓世人知道「痛苦」是可以息滅的,眾生是無需要無了期地面對生死的壓力和逼迫。「希望」對一個面對疾病和痛苦的人是很重要,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會繼續努力和堅持面對困難和挑戰。讓病人知道他的疾病是可以康復,是有很大安慰的作用。痛風本身可說不是絕症,只要處理和控制得好,「患者是完全可以避免反復關節疼痛的折磨,也能夠避免關節的畸形、腎結石及腎功能的受損等情況。」所以痛風的苦主,心中應緊記:只要處理和控制好生活習慣,便無需要受痛風的反復折磨。

第四聖諦是「道諦」,「道」有通道的意思。要從「知道」到「做到」,「痛苦」到「痛苦息滅」,是有一段路程要走的,這就是修行的道路。佛陀指出,修行的道路首要的工作就是「正知見」的培養,因為正知見會引生「正確思想」和「正確行為」,從而改善未來的果報。反之,「邪知見」便會引生「邪思想」和「錯誤行為」,以及無奈的苦果。若把這方法用於治療病風症,首先就要清楚明白治療痛風的四聖諦:痛風的禍患和痛苦,痛風的成因,痛風的可治性,以及處理和控制痛風的實踐方法。當有了因明白這四聖諦而生的知見和智慧,患者便要不斷依這知見和智慧去反複思維,深化瞭解,繼而落實改善日常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換句話說,就是要反複多次研讀徐醫師這本痛風的書,思考其內容,繼而依之而實踐於生活中。

無人會喜歡疾病和痛苦,但它們也是人生必然的一部份。因此,我們應該小心和應真面對和處理好它們,因為生命和健康對一個人是最為重要,沒有了生命和健康,其它一切都沒有意思了。徐醫師有菩薩心腸,見到很多痛風的患者因為不瞭解病的成因和治療方法,便發心寫了這本調治痛風的大作。本人有機會隨喜貢獻,也誠意祝願所有讀者身心康泰,六時吉祥,徐醫師妙手回春,歡喜自在。

釋衍空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辛卯年秋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kq.com//mjccby/106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