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痛风结节专科治疗医院 >> 痛风结节饮食 >> 周末讲坛被痛风的ldquo魔爪
夏夜里,或许您正贪恋烧烤、扎啤、大排档,也或许您正热衷减脂、塑形、健康人生。可您知道吗?无论是夜风里端着酒杯畅饮的您,还是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健身自律的您,都有可能被一种叫痛风的疾病盯上。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痛风患者已突破万大关,且持续上升,同时也越来越低龄化。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
您了解痛风吗?痛风最“青睐”哪些人呢?痛风的“魔爪”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食补能“赶走”痛风吗?我们该如何预防?如何治疗?如何运动?
你是痛风爱黏上的人吗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风湿免疫内科教授董凌莉
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痛风患者超过万人,痛风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
痛风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俗话说,痛风是富人的关节炎,风湿是穷人的关节炎。那么痛风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年,瑞典化学家卡尔?舍勒在尿液的结石中发现了一种有机酸,起名叫石酸。20多年后法国化学家发现,不仅结石里有石酸,尿液中也存在这种物质,于是改名叫尿酸。同一时期,英国医生发现痛风病人结节的成分就是尿酸。最终,医生们终于确定,痛风和尿酸有关。
那么痛风到底是什么?它是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患者常表现为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等。每一个痛风病人,发作前一定有一个不被察觉或虽被察觉却未被重视的高尿酸血症期。
痛风可并发关节残疾和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等。
痛风高发于身上的哪几个部位?
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痛,起病急骤,患者会在半夜熟睡中疼醒,受累关节部位可出现严重的红肿热痛,呈局部灼烧感。随后患者的疼痛感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
最常发病的关节是大脚趾,还常见于手部的关节、膝关节盖、肘关节等。受累关节最终会红肿、发炎,水肿后组织变软,活动受限,从而影响日常生活。
痛风一般多发于什么时候?
不少痛风患者曾有这样的经历,在半夜,特别是下半夜,睡得正香的时候因突如其来的关节剧痛而惊醒,常痛得撕心裂肺,大汗淋漓,久久不能缓解。
为何痛风多发于夜间?
首先,夜间糖皮质激素水平较低,抗炎、止痛、排泄尿酸的能力下降。
其次,夜间人体处于相对缺水状态,尿酸更易沉积。
第三,夜间人体体温较低。
第四,缺氧。
痛风偏爱什么样的人?
男人。数据表明,痛风患者的男女比例大概是15:1,那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痛风”?女性有先天性的优势,因为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能帮助抑制关节炎的发作。而男性呢,体内雄激素更多,雄激素特别钟爱尿酸,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出,导致尿酸在体内的含量升高,加快尿酸结晶的形成和沉积,最终招来痛风。
爱喝酒的人。
喝酒会让我们体内产生很多乳酸,而这些乳酸会和尿酸发生竞争。当两者都要排泄出去的时候,霸道的乳酸更易排泄,那尿酸排出去的就少了。久而久之,就引发痛风了。
爱吃肉、海鲜的人。
动物内脏、贝类、牡蛎和龙虾等甲壳类海产品中嘌呤含量高,吃多了容易患痛风。像青岛最小的痛风患者才13岁,就是吃出来的。
中老年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痛风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下降,雄激素上升,容易得痛风。60岁后,人老了,关节老化,再加上钙流失,软骨组织也减少很多,就这样,痛风开始欺负老年人了。
有痛风家族史的人。
痛风会遗传。
当过运动员的人或者健身达人。
运动员或者健身达人活动比平常人多,且强度更大,这导致他们体内三磷酸腺苷的燃烧分解,以及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比普通人更快,因而体内生产的嘌呤更多,再加上很多运动员受过伤,更容易招来痛风。
肥胖群体,特别是减肥人群。
减肥也有可能把痛风招来,道理和喝酒类似。减肥过快,脂肪燃烧后会产生很多酮体,酮体和尿酸也会产生竞争机制,酮体霸道一些排出得多,尿酸就排出得少。肥胖的人大多热爱炸鸡、可乐等高热量的食物,脂肪摄入过多,上面的戏码再一次重演。
痛风饮食八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叶婷
风湿免疫内科教授董凌莉
饮食调整是痛风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积极的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根据自身的病情来选择不同的饮食方法,不仅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防止痛风发作。但是在生活中,痛风患者却经常身陷饮食误区。
一、肉蛋奶等高嘌呤食物要少吃?
一半正确、一半错!
动物内脏、海鲜、包括畜、禽、大部分鱼等各种肉类以及浓肉汤等含有大量嘌呤,的确要少摄入。嘌呤溶于水,烹调肉类时可通过煮、炖等方式,煮沸弃汤后食用。
牛奶和蛋类却是低嘌呤食物,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痛风患者完全可以吃。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较高的低脂乳制品摄入量有利于预防痛风。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牛奶和鸡蛋可作为膳食中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怎么吃呢?我们建议肉类每日摄入量不超过g,鼓励摄入低脂或脱脂的奶制品,每日ml。
二、菠菜、花菜、蘑菇、芦笋等蔬菜富含嘌呤,痛风患者不能吃?
错!
虽然深绿色嫩茎叶蔬菜(如菠菜、芦笋);花类蔬菜(如花菜);嫩豆类蔬菜(如毛豆、嫩豌豆);未干制的菌类(各种鲜蘑菇)不属于低嘌呤食物,但研究显示富含嘌呤的蔬菜与高尿酸及痛风发作无明显相关性,进食大量的蔬菜还可以起到一定碱化尿液的作用,利于尿酸的排泄。新鲜蔬菜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同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热量密度低而饱腹感强,有利于体重控制。因此鼓励高尿酸/痛风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但浓菌汤还是应该避免。普通居民每日蔬菜建议摄入量~克,痛风患者若胃肠功能能够耐受,可增加到~克。
三、痛风患者不能吃粗粮?
错!
同蔬菜选择一样,虽然部分全谷类食物的嘌呤含量比精白米面高,但评价一种食物是否适合痛风患者仅考虑嘌呤含量是不准确的。目前没有研究发现全谷杂粮会增加痛风的危险,小米、玉米等杂粮的嘌呤含量与大米、白面相当,甚至更低。而且杂粮也是B族维生素、钾元素和膳食纤维的良好食物来源,有利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排泄、控制炎症反应和体重。
此外,用全谷类食物替代部分精白米面,更有利于需要控制体重和炎症反应的高尿酸/痛风患者。根据居民膳食指南,1/3主食可选用全谷类杂粮(大约50~克),1/3主食可选择低嘌呤的薯类,但应该避免杂豆类。
四、豆制品不能吃?
错!
虽然大豆是高嘌呤食物,但最新研究表明,豆类尤其是豆制品不但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反而可以降低血尿酸。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豆类同时具有增加血尿酸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且后者的作用更为显著。
食物的烹调加工方法对豆制品的嘌呤含量有很大影响,经过浸泡和磨浆,嘌呤含量被稀释;制成豆腐又要挤去一部分浆水,嘌呤含量因随水流失进一步降低。大豆制品嘌呤含量大大降低,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可弥补限制红肉摄入带来的蛋白质摄入减少,还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因此,痛风病人可适量食用大豆制品。
五、水果含果糖,痛风病人不能吃?
错!
尽管很多水果中含有不少果糖,但同时富含膳食纤维、钾和维生素C,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和降低血尿酸水平。同时,水果中的多酚类物质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水平,这些都对痛风患者有利,有研究表明水果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但水果毕竟含有大量的糖,并不推荐所有痛风患者大量吃水果,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按健康人正常数量食用~克是没有问题的。
六、脂肪对于尿酸没有影响?
错!
脂肪本身虽然不含有嘌呤,不会引起尿酸产生增加,但会减少尿酸的排泄。同时脂肪能量密度高,不利于体重控制。所以应尽量减少脂肪摄入,如肥肉、带皮禽类;避免煎炸等高脂食品。
七、喝啤酒、茶水、咖啡、果汁可以增加饮水量,有利于排尿酸?
不完全对!
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预防和控制来说,吃什么重要,喝什么也重要。嘌呤易溶于水,痛风患者多喝水是有利于尿酸排出的,还能预防尿酸性的肾结石,延缓疾病对肾脏的损害。大量饮水可缩短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心肾功能正常者可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在0~0ml。
但是,多喝啤酒不好,因为酒精代谢可使血液里的乳酸浓度升高,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使肾排泄尿酸的能力降低;而果汁饮料富含果糖,可以促进内源性尿酸的生成。过多果汁摄入伴随的糖分摄入过量会促进肥胖和代谢紊乱,而这些本身就是促进痛风发生的因素。咖啡与高尿素及痛风的关系尚无定论,有研究显示饮用咖啡不增加高尿酸的风险,并可能降低发生痛风的风险。
我们认为,痛风患者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每天要喝2升以上。
八、痛风患者只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kq.com//mjccby/1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