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它是由于单钠尿酸盐结晶(MSU)或尿酸在细胞外液形成超饱和状态,使其晶体在组织中沉积而造成的一组异源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症状体征

痛风关节疼痛急性发作是急性痛风的典型症状。疾病发作多在轻微损伤、饮食过量或相关疾病以后,特别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典型的症状发于足趾(足痛风),也可因尿酸盐结石引起肾绞痛。慢性痛风以破坏性关节变化为特征。

皮肤症状:约1/2的病例,有尿酸盐沉积于皮下,这些结节被称为痛风结节或痛风石。痛风石常呈白色或珍珠色结节(痛风珍珠),发生于游离弧形的皮肤边缘(如耳廓)。痛风石另外的特征性症状是指(趾)关节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皮肤尿酸盐沉积。圆形结石可通过变薄的皮肤看到,它们可能破溃。关节附近的痛风结节有成群发生或融合的趋势。痛风石在急性发作后产生,无痛。如果皮肤破溃,可释放出白色石灰样物质,镜检示束状针样物质的致癌混合物,鉴定为尿酸钠。

饮食

高嘌呤:牛肝、牛肾、脑、凤尾鱼、沙丁鱼、炖的肉汤;

较高嘌呤:鲤鱼、鲈鱼、鱼卵、猪肉、兔肉、牛舌、扁豆;

较少嘌呤:青鱼、白鱼、龙虾、蟹、鸡肉、火腿、羊肉、牛肉、面包、麦片、四季豆、豌豆、菜豆、菠菜、蘑菇;

低嘌呤:鸡蛋、牛奶、酸奶、玉米、米饭、馒头、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甘蓝、西红柿、刀豆、西葫芦、洋葱、白菜、山芋、土豆、泡菜、苹果、葡萄、花生、杏仁、核桃。

治疗方法

1、药物控制:口服、静脉、肌注等。急性痛风发作:卧床休息,秋水仙碱0.5μg/h,直至疼痛缓解或腹泻发生。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慢性痛风:低嘌呤饮食,长期应用丙磺舒(羧苯磺胺)1~2g/d,以增加肾脏尿酸排泄;苯溴马隆,成人每次口服50mg(1片),每日一次,早餐后服用。用药1~3周检查血清尿酸浓度,在后续治疗中,成人和14岁以上的年轻人每日50~mg(1~2片),促尿酸排泄;别嘌醇,初始剂量一次50mg(半片),一日1~2次,每周可递增50~mg(半片~1片),至一日~mg(2片~3片),分2~3次服。每2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正常水平,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大量不得大于mg(6片),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减肥降低体重。

2、物理治疗:理疗、冲击波

3、病变关节注射治疗

4、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据有关报道:高尿酸血症治疗10次开始下降,下降率为25.8%,治疗15次后下降率达50.3%,3个疗程后可恢复正常。

预后情况

痛风饮食原则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肾功能损害或关节畸形者经有效治疗一般都能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更不会影响寿命。但如果治疗不当,急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可引起较大痛苦。有关节畸形和肾石病者则生活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肾功能损害严重者,预后较差。

目前所有治疗为对症疗法。未经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其严重程度和发展的速度亦有很大差别。有些患者一生只有几次发作,然而大多数如不治疗,随着发作的反复、频度和程度呈渐进性加重。有人统计痛风患者的寿命较常人短5年,但这完全与个体的情况与治疗的效果有关系。当关节软骨消失,软骨下骨质侵蚀和关节周围组织浸润,造成渐进性病残时,少数重症者在几年之内,即可产生巨大的痛风石和关节的严重破坏。影响大多数患者生命是并发症存在与否。这些因素归纳如下:

1.发病年龄越年轻者,病情越重;

2.有阳性家族史者,病情较重;

3.病程越长,渐进性损害越重;

4.复发频率高,病情进展快者;

5.痛风结节较快者预后欠佳;

6.痛风并发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及肾病者,病情较重;

7.饮食控制与否,特别是在间歇期。

市二院疼痛科:2号住院楼南楼5楼

-

本文由疼痛科吴建华供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dkq.com//mjcczl/11557.html

------分隔线----------------------------